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1 金融业并购和混业经营模式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2 协同效应研究 | 第15-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8-19页 |
1.4.1 本文创新点 | 第18页 |
1.4.2 本文不足 | 第18-19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并购的概念及基本类型 | 第19-20页 |
2.1.1 并购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并购的基本类型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2.1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0-22页 |
2.2.2 多元化经营理论 | 第22-23页 |
2.2.3 范围经济理论 | 第23页 |
2.2.4 市场势力理论 | 第23-24页 |
3 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银行案例分析 | 第24-31页 |
3.1 并购双方及并购交易过程简介 | 第24-25页 |
3.1.1 并购的收购方——中国平安 | 第24页 |
3.1.2 并购的被收购方——深圳发展银行 | 第24页 |
3.1.3 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交易过程简介 | 第24-25页 |
3.2 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银行的动因分析 | 第25-27页 |
3.2.1 中国平安的并购动机 | 第25-26页 |
3.2.2 深发展同意被并购的动因分析 | 第26-27页 |
3.3 整合分析 | 第27-29页 |
3.3.1 组织结构整合 | 第27页 |
3.3.2 经营资源整合 | 第27-28页 |
3.3.3 人力资源整合 | 第28-29页 |
3.3.4 企业软实力整合 | 第29页 |
3.4 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模式总结 | 第29-31页 |
3.4.1 横向并购、吸收合并、善意收购 | 第29页 |
3.4.2 股票出资为主要支付方式 | 第29-30页 |
3.4.3 混业经营 | 第30页 |
3.4.4 并购时机选择恰当 | 第30-31页 |
4 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银行协同效应分析 | 第31-47页 |
4.1 战略协同效应分析 | 第31-32页 |
4.1.1 弥补平安银行业务短板 | 第31-32页 |
4.1.2 突破平安保险业务发展的瓶颈 | 第32页 |
4.1.3 寻求不同金融业务的最佳组合以降低战略风险 | 第32页 |
4.2 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 第32-35页 |
4.2.1 营销协同 | 第33-34页 |
4.2.2 市场影响力协同 | 第34-35页 |
4.3 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 第35-44页 |
4.3.1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5-37页 |
4.3.2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7-40页 |
4.3.3 持续增长能力分析 | 第40-41页 |
4.3.4 同业对比 | 第41-44页 |
4.4 管理协同效应分析 | 第44-46页 |
4.4.1 资金运营效率 | 第44-45页 |
4.4.2 成本控制能力 | 第45-46页 |
4.5 软实力协同效应分析 | 第46-47页 |
4.5.1 核心技术协同 | 第46页 |
4.5.2 品牌效应协同 | 第46-47页 |
5 结论和展望 | 第47-5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5.2 对金融企业并购的启示 | 第48-49页 |
5.2.1 发挥混业经营的优势 | 第48页 |
5.2.2 根据自身战略目标,合理选择并购策略 | 第48-49页 |
5.2.3 注重并购后的整合 | 第49页 |
5.3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