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英华》所录杜甫诗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文苑英华》所录杜诗的文献价值 | 第10-14页 |
(一) 杜诗的流传与成书过程 | 第10页 |
(二) 《文苑英华》所录杜诗的文献价值 | 第10-14页 |
二、《文苑英华》所录杜诗概况 | 第14-16页 |
(一) 所录杜诗数量多与比例 | 第14-15页 |
(二) 所录杜诗体裁 | 第15-16页 |
三、《文苑英华》所录杜甫五古分析 | 第16-22页 |
(一) 《文苑英华》所录杜甫五古的内容和主题 | 第16-19页 |
1、纪行 | 第16-17页 |
2、乐府 | 第17页 |
3、咏物 | 第17-18页 |
4、其他 | 第18-19页 |
(二) 《文苑英华》所录杜甫五古的风格 | 第19-20页 |
1、奇崛 | 第19-20页 |
2、沉郁顿挫 | 第20页 |
(三) 《文苑英华》所录杜甫五古的接受史意义 | 第20-22页 |
四、《文苑英华》所录杜甫近体诗分析 | 第22-32页 |
(一) 《文苑英华》所录杜甫近体诗的内容和主题 | 第22-26页 |
1、五律 | 第22-24页 |
2、七律 | 第24-25页 |
3、五排 | 第25-26页 |
(二) 《文苑英华》所录近体诗的风格 | 第26-28页 |
1、清丽典雅 | 第26-27页 |
2、平易通俗 | 第27页 |
3、含蓄深沉 | 第27-28页 |
(三) 《文苑英华》所录杜甫近体诗的接受史意义 | 第28-32页 |
1、所录杜甫五律的接受史意义 | 第28-29页 |
2、所录杜甫七律的接受史意义 | 第29-30页 |
3、所录杜甫五排的接受史意义 | 第30-32页 |
五、《文苑英华》所录杜甫七古分析 | 第32-40页 |
(一) 归入“诗”类的七古的内容和主题 | 第32页 |
(二) 归入“歌行”类的七古的内容和主题 | 第32-36页 |
1、宴饮、寄赠、送别 | 第34页 |
2、咏物 | 第34-35页 |
3、题画、咏马 | 第35-36页 |
4、讽喻时政 | 第36页 |
(三) 《文苑英华》所录杜甫七古的风格 | 第36-37页 |
1、雄伟豪放 | 第36-37页 |
2、沉郁顿挫 | 第37页 |
(四) 《文苑英华》所录杜甫七古的接受史意义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