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爆炸与次生火灾联合作用下钢结构损伤破坏及连续倒塌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1.2.1 爆炸荷载研究第17-18页
        1.2.2 爆炸次生火灾研究第18页
        1.2.3 结构构件破坏效应研究第18-19页
        1.2.4 结构连续倒塌研究第19-21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21-23页
第二章 室内爆炸荷载与次生火灾作用的简化计算模型第23-58页
    2.1 引言第23-24页
    2.2 室内爆炸超压荷载简化模型第24-48页
        2.2.1 室内爆炸过程数值模拟第24-29页
        2.2.2 壁面荷载区域划分第29-30页
        2.2.3 荷载简化模型第30-39页
        2.2.4 参数分析第39-43页
        2.2.5 内爆炸相似定律第43-45页
        2.2.6 比较与验证第45-48页
    2.3 爆炸诱发火灾场温度计算模型第48-57页
        2.3.1 室内火灾简化分析模型第48-50页
        2.3.2 燃料控制型火灾温度计算模型第50-54页
        2.3.3 通风控制型火灾温度计算模型第54-56页
        2.3.4 火灾场温度计算模型验证第56-57页
    2.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三章 爆炸与火灾联合作用下钢柱的力学响应及破坏模式第58-71页
    3.1 引言第58页
    3.2 爆炸与火灾联合作用的数值分析方法第58-63页
        3.2.1 分析方法介绍第58-59页
        3.2.2 爆炸荷载作用下钢材材料模型第59-60页
        3.2.3 火灾作用下钢材材料特性第60-61页
        3.2.4 数值分析方法的验证第61-63页
    3.3 钢柱分析模型第63-65页
        3.3.1 数值模型第63-64页
        3.3.2 爆炸荷载与火灾温度作用第64-65页
    3.4 钢柱响应与破坏模式分析第65-67页
        3.4.1 计算结果第65-67页
        3.4.2 与标准升温曲线比较第67页
    3.5 钢柱响应及破坏模式的参数分析第67-70页
    3.6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爆炸与火灾联合作用下钢柱的损伤评估第71-112页
    4.1 引言第71-72页
    4.2 爆炸与火灾联合作用下钢柱损伤高效评估方法第72-96页
        4.2.1 钢柱分析模型第72-74页
        4.2.2 爆炸荷载作用下钢柱的初始损伤第74-90页
        4.2.3 爆炸荷载与火灾联合作用下钢柱损伤高效评估第90-91页
        4.2.4 高效评估方法的数值验证第91-96页
    4.3 爆炸与火灾联合作用下约束钢柱损伤评估第96-110页
        4.3.1 约束钢柱分析模型第96-98页
        4.3.2 爆炸荷载作用下约束钢柱损伤评估第98-102页
        4.3.3 爆炸荷载作用后约束钢柱抗火分析第102-104页
        4.3.4 与无约束钢柱比较第104-106页
        4.3.5 参数分析第106-109页
        4.3.6 比较和验证第109-110页
    4.4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第五章 爆炸与火灾联合作用下钢框架连续倒塌分析第112-143页
    5.1 引言第112页
    5.2 分析模型第112-123页
        5.2.1 框架原型第112-114页
        5.2.2 有限元模型第114-120页
        5.2.3 爆炸及火灾作用模拟第120-123页
    5.3 爆炸与火灾联合作用下钢框架连续倒塌分析第123-135页
        5.3.1 内部房屋工况第123-126页
        5.3.2 外围房屋工况第126-129页
        5.3.3 角部房屋工况第129-132页
        5.3.4 炸药当量对倒塌时间的影响第132-135页
    5.4 钢框架倒塌快速预测方法第135-141页
        5.4.1 倒塌快速预测方法流程第135-136页
        5.4.2 比较与验证第136-141页
    5.5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43-147页
    6.1 结论第143-145页
    6.2 展望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6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第156-157页
致谢第157-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进人工鱼群算法及其在物流选址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高强钢筋异形柱抗震性能试验和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