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养老机构外部健康行为空间的循证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41页
    1.1 研究背景第10-30页
        1.1.1 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健康衰退现象第11-21页
        1.1.2 户外健康行为的康复效益认知不足第21-23页
        1.1.3 养老机构缺失外部健康行为空间第23-30页
    1.2 相关研究综述第30-36页
        1.2.1 老年人户外健康行为促进研究第30-34页
        1.2.2 老年人健康型外部空间研究第34-35页
        1.2.3 文献述评第35-36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6-37页
        1.3.1 研究目的第36-37页
        1.3.2 研究意义第37页
    1.4 研究内容第37-38页
    1.5 研究方法第38-39页
        1.5.1 统计建模法第38页
        1.5.2 GIS空间测量法第38-39页
        1.5.3 问卷调研法第39页
        1.5.4 小组访谈法第39页
        1.5.5 跨学科研究法第39页
    1.6 研究框架第39-41页
第二章 养老机构外部健康行为空间的理论基础第41-51页
    2.1 养老机构外部健康行为空间的概念第41-43页
        2.1.1 养老机构的定义第41-42页
        2.1.2 本文养老机构的研究范畴第42页
        2.1.3 养老机构户外健康行为的界定第42-43页
        2.1.4 养老机构外部健康行为空间的界定第43页
    2.2 老年人健康行为干预的相关理论第43-47页
        2.2.1 知信行模式理论第43-44页
        2.2.2 计划行动理论第44页
        2.2.3 社会生态模型第44-47页
    2.3 外部空间对健康行为促进的相关理论第47-48页
        2.3.1 亲生命体假说第47页
        2.3.2 注意力恢复理论第47页
        2.3.3 支持性空间理论第47-48页
    2.4 养老机构外部健康行为空间的循证方法论第48-50页
        2.4.1 循证方法论第48-49页
        2.4.2 循证方法论在医学的应用第49页
        2.4.3 循证方法论在建筑学的应用第49页
        2.4.4 养老机构外部健康行为空间的循证论点第49-50页
    2.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养老机构外部健康行为空间的循证研究架构第51-72页
    3.1 养老机构外部健康行为空间的循证本体第51-55页
        3.1.1 相关循证分析模型的总结与借鉴第51-52页
        3.1.2 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外部健康行为空间循证架构第52-54页
        3.1.3 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外部健康行为空间循证途径第54-55页
    3.2 养老机构外部健康行为空间的循证主体第55-68页
        3.2.1 健康促进型基地空间要素第56-62页
        3.2.2 健康促进型场地空间要素第62-66页
        3.2.3 健康促进型社会空间要素第66-68页
    3.3 养老机构外部健康行为空间的循证客体第68-70页
        3.3.1 高体能步行活动第68-69页
        3.3.2 中体能步行活动第69页
        3.3.3 低体能接触自然类活动第69-70页
    3.4 养老机构外部健康行为空间的循证载体第70页
    3.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四章 美国养老机构外部健康行为空间的循证研究第72-233页
    4.1 美国循证研究区域概况第72-81页
        4.1.1 美国老龄化水平与我国一线城市近似第72-80页
        4.1.2 美国养老机构积极促进户外健康行为第80页
        4.1.3 德克萨斯州是美国养老机构建设的典范区域第80-81页
    4.2 实验设计与方法第81-96页
        4.2.1 样本选取第81-83页
        4.2.2 数据收集第83-84页
        4.2.3 数据量化第84-92页
        4.2.4 统计方法第92-96页
    4.3 老年人户外健康行为和外部空间要素的描述性统计及信度分析第96-116页
        4.3.1 样本个体信息的描述性统计第96-98页
        4.3.2 户外健康行为的描述性统计第98-100页
        4.3.3 基地空间要素的描述性统计及信度分析第100-106页
        4.3.4 场地空间要素的描述性统计及信度分析第106-114页
        4.3.5 社会空间要素的描述性统计及信度分析第114-116页
    4.4 养老机构外部健康行为空间的循证模型结果第116-205页
        4.4.1 中体能步行与外部空间要素的关联度模型第116-132页
        4.4.2 中体能娱乐型步行与外部空间要素的关联度模型第132-147页
        4.4.3 中体能事务型步行与外部空间要素的关联度模型第147-158页
        4.4.4 高体能步行与外部空间要素的关联度模型第158-176页
        4.4.5 低体能接触自然类活动向步行活动演变的外部空间要素关联度模型第176-189页
        4.4.6 开展任意户外健康行为与外部空间要素的关联度模型第189-205页
    4.5 养老机构外部健康行为空间的循证结论第205-232页
        4.5.1 基地空间要素及其影响效应第205-219页
        4.5.2 场地空间要素及其影响效应第219-228页
        4.5.3 社会空间要素及其影响效应第228-232页
    4.6 本章小结第232-233页
第五章 基于循证结论的中美外部健康行为空间个案比较第233-289页
    5.1 中美养老机构总体建设背景的比较第233-236页
        5.1.1 中美家庭伦理观的差异第233-235页
        5.1.2 中美社会养老制度的差异第235-236页
    5.2 中美养老机构健康行为促进型基地空间要素的个案比较第236-266页
        5.2.1 道路交通要素的比较第237-248页
        5.2.2 绿化景观要素的比较第248-253页
        5.2.3 公共服务设施要素的比较第253-266页
    5.3 中美养老机构健康行为促进型场地空间要素的个案比较第266-284页
        5.3.1 活动空间要素的比较第266-267页
        5.3.2 步行系统要素的比较第267-272页
        5.3.3 绿植景观要素的比较第272-278页
        5.3.4 设施系统要素的比较第278-284页
    5.4 中美养老机构健康行为促进型社会空间要素的个案比较第284-288页
        5.4.1 社交网络要素的比较第284-287页
        5.4.2 行为干预措施要素的比较第287-288页
    5.5 本章小结第288-289页
第六章 中国养老机构外部健康行为空间的规划策略第289-322页
    6.1 养老机构的配套方式和规模管控优化建议第289-295页
        6.1.1 针对不同城市规模的养老机构分级配置建议第289-292页
        6.1.2 针对分级配置的养老机构规模管控建议第292-295页
    6.2 健康行为促进型基地空间的规划策略第295-307页
        6.2.1 道路交通要素的规划策略第295-300页
        6.2.2 绿化景观要素的规划策略第300-302页
        6.2.3 公共服务设施要素的规划策略第302-307页
    6.3 健康行为促进型场地空间的设计策略第307-319页
        6.3.1 活动空间要素的设计策略第307-310页
        6.3.2 步行系统要素的设计策略第310-312页
        6.3.3 绿植景观要素的设计策略第312-315页
        6.3.4 设施系统要素的设计策略第315-319页
    6.4 健康行为促进型社会空间的建构策略第319-321页
        6.4.1 老年人社交网络的重塑策略第319页
        6.4.2 行为干预措施的实施策略第319-321页
    6.5 本章小结第321-322页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第322-332页
    7.1 研究结论第322-329页
    7.2 研究创新点第329-331页
    7.3 研究展望第331-332页
参考文献第332-343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343-345页
附录第345-361页
致谢第361-362页

论文共3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疏散行为的滨海城市避难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下一篇:极端气候条件下我国滨海城市防灾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