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案共犯供述的证据效力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非同案共犯的概念、类型及其供述的基本特征 | 第11-14页 |
(一) 概念 | 第11-12页 |
1. 非同案共犯供述的定义 | 第11页 |
2. 与几个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11-12页 |
(二) 主要类型 | 第12-13页 |
1. 共犯先后到案形成的不同案 | 第12-13页 |
2. 根据办案不同需要形成的不同案 | 第13页 |
3. 部分共犯不被追究形成的不同案 | 第13页 |
(三) 基本特征 | 第13-14页 |
1. 供述分离 | 第13页 |
2. 互相攻击 | 第13页 |
3. 相互证明 | 第13-14页 |
二、非同案共犯供述的证据属性和证据价值 | 第14-23页 |
(一) 证据属性 | 第14-17页 |
1. 证言说的主要观点 | 第14-16页 |
2.供述说的主要观点 | 第16页 |
3.借鉴证据自由主义思想解决证据属性争议 | 第16-17页 |
(二) 证据价值 | 第17-23页 |
1. 证明力的双重特征 | 第18-19页 |
2. 作为实质证据的普遍价值 | 第19-20页 |
3. 作为补强证据资格及其限制 | 第20-23页 |
4. 作为弹劾证据的价值 | 第23页 |
三、实践中需重视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23-31页 |
(一) 难以有效质证 | 第23-27页 |
1. 非同案共犯不出庭问题及应对措施 | 第24-25页 |
2. 证据开示制度不配套及应对措施 | 第25-27页 |
3. 对非同案共犯翻供处理不当及应对措施 | 第27页 |
(二) 不适当并案分案影响供述真实性 | 第27-29页 |
1. 不适当并案及危害 | 第27-28页 |
2. 不适当分案及危害 | 第28页 |
3. 借鉴国外法治国家先进经验及改进举措 | 第28-29页 |
(三) 在逃共犯较多时容易导致裁量失当 | 第29-31页 |
1. 裁量失当主要表现 | 第29-30页 |
2. 相关举措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