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一、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逮捕制度概述 | 第13-24页 |
(一)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逮捕制度的概念 | 第13页 |
(二)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逮捕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三)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逮捕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14-19页 |
1. 总原则——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 第15页 |
2. 实体性原则——慎捕未成年人原则 | 第15-16页 |
3. 程序性原则——迅速及时原则和充分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原则 | 第16-17页 |
4. 工作原则——专业化原则、全面调查原则、双向保护原则和社会联动原则 | 第17-19页 |
(四)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逮捕制度的内容 | 第19-24页 |
1. 关于逮捕的实体性内容 | 第19-21页 |
2. 关于逮捕的程序性内容 | 第21-23页 |
3. 关于检察机关的职权运行机制 | 第23-24页 |
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逮捕制度的现状 | 第24-28页 |
(一)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逮捕制度取得的进步 | 第24-26页 |
1.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理念进一步贯彻落实到案件中 | 第24-25页 |
2.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逮捕规范进一步完善 | 第25页 |
3. 形成多项符合司法规律和未成年人特点的专门维权制度 | 第25-26页 |
(二) 我国现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逮捕制度存在的不足 | 第26-28页 |
1. 在逮捕的实体性内容方面 | 第26-27页 |
2. 在逮捕的程序性内容方面 | 第27页 |
3. 在检察机关的职权运行机制方面 | 第27-28页 |
三、完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逮捕制度的思路 | 第28-34页 |
(一)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逮捕制度存在不足的原因 | 第28-30页 |
1. 受制于传统观念,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困难 | 第28页 |
2. 法律规定不成体系,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逮捕工作处于半规范状态 | 第28-29页 |
3.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制度存在弊端,逮捕替代措施不足 | 第29页 |
4. 公益监护制度不完善,不能及时弥补家庭监护的不足 | 第29-30页 |
5. 工作考核标准设置不合理,未能把审查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案件的特殊要求落到实处 | 第30页 |
(二) 完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逮捕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 第30-34页 |
1. 更新司法理念,摒弃错误观念 | 第30-31页 |
2. 健全法律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 第31页 |
3. 完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落实非逮捕强制措施 | 第31-32页 |
4. 完善公益监护人制度,改变未成年人监管过于依赖家庭的局面 | 第32页 |
5. 赋予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平等的抗辩权利,增强审查逮捕的诉讼性 | 第32页 |
6. 确定科学考核指标,树立正确的执法导向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