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立法及缺陷 | 第12-23页 |
1.1 我国对刑事和解制度的历史实践 | 第12-13页 |
1.2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内涵解读 | 第13-18页 |
1.2.1 刑事和解的参与人 | 第13-16页 |
1.2.2 刑事和解制度的开始阶段 | 第16页 |
1.2.3 刑事和解程序的原则 | 第16-18页 |
1.3 我国现行刑事和解制度的缺陷 | 第18-22页 |
1.3.1 立法方面的缺陷 | 第19-21页 |
1.3.2 司法制度层面的缺陷 | 第21-2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2章 西方刑事和解制度及其借鉴 | 第23-29页 |
2.1 西方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2.1.1 平衡理论 | 第23页 |
2.1.2 叙说理论 | 第23-24页 |
2.1.3 恢复性司法理论 | 第24页 |
2.2 西方刑事和解制度的主要特点 | 第24-27页 |
2.2.1 立法全面 | 第24-25页 |
2.2.2 适用阶段较为灵活 | 第25页 |
2.2.3 适用范围较广 | 第25-26页 |
2.2.4 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 第26-27页 |
2.3 我国对西方刑事和解制度的借鉴意义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29-38页 |
3.1 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29-31页 |
3.1.1 必要性 | 第29-30页 |
3.1.2 可行性 | 第30-31页 |
3.2 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所要坚持的理念 | 第31-32页 |
3.2.1 人本主义理念 | 第31页 |
3.2.2 可持续发展理念 | 第31-32页 |
3.2.3 公正与效率兼顾理念 | 第32页 |
3.3 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建议 | 第32-36页 |
3.3.1 细化法律条文 | 第32-35页 |
3.3.2 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