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辽宁省普通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分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目的第12页
        1.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辽宁省公路布局及地质环境第18-26页
    2.1 自然概况第18页
    2.2 气候条件第18页
    2.3 辽宁省公路布局第18-20页
        2.3.1 公路建设现状第18-19页
        2.3.2 公路规划及布局特点第19-20页
    2.4 辽宁省地质环境第20-23页
        2.4.1 地形地貌第20页
        2.4.2 地层岩性第20-21页
        2.4.3 地质构造第21-23页
        2.4.4 地质灾害概况第23页
    2.5 小结第23-26页
第三章 辽宁省公路边坡现状调查与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第26-38页
    3.1 前言第26页
    3.2 辽宁省普通公路岩质边坡调查结果第26-29页
        3.2.1 调查内容与方法第26页
        3.2.2 调查范围第26页
        3.2.3 坡高与坡度统计第26-27页
        3.2.4 坡高与边坡破坏状态统计第27页
        3.2.5 坡度与边坡破坏状态统计第27-28页
        3.2.6 坡面形态与边坡破坏状态统计第28-29页
    3.3 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第29-36页
        3.3.1 边坡几何特征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第29-31页
        3.3.2 边坡的防护形式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第31-32页
        3.3.3 排水方式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第32-33页
        3.3.4 岩层地质条件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第33-35页
        3.3.5 气象水文因素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第35页
        3.3.6 其它因素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第35-36页
    3.4 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辽宁省普通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模糊评价第38-60页
    4.1 前言第38页
    4.2 模糊评判原理第38-39页
    4.3 岩质边坡稳定性模糊评判模型第39-50页
        4.3.1 公路边坡模糊评判模型因素的建立第39-40页
        4.3.2 普通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分级第40-41页
        4.3.3 评判因素量化第41页
        4.3.4 评价因子隶属度函数的建立第41-44页
        4.3.5 各因子权重系数的取值第44-47页
        4.3.6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47-48页
        4.3.7 应用实例第48-50页
        4.3.8 评判已调查的其它岩质边坡第50页
    4.4 公路岩质边坡的加固措施第50-57页
        4.4.1 边坡失稳因素第50-53页
        4.4.2 边坡的防护类型第53-56页
        4.4.3 公路岩质边坡加固设计方案选择第56-57页
    4.5 小结第57-60页
第五章 工程实例第60-70页
    5.1 工程概况第60页
    5.2 边坡自然概况第60-61页
    5.3 岩体相应参数的取得第61-64页
    5.4 边坡稳定性评价第64-67页
    5.5 加固治理措施第67-68页
    5.6 小结第68-70页
第六章 结论第70-72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作者简介第76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我国脑死亡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