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贵州西南部泥堡金矿床成矿作用与成矿过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8页
    1.1 研究意义第11-14页
        1.1.1 服务中国西南地区金矿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需要第11-12页
        1.1.2 补充和完善低温成矿域金成矿理论的需要第12-14页
    1.2 泥堡大型金矿床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5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6页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6页
    1.6 工作量统计第16-18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8-38页
    2.1 区域构造格架第18-22页
    2.2 区域地层及古地理演化第22-25页
        2.2.1 区域地层第22-25页
        2.2.2 区域古地理演化第25页
    2.3 区域岩浆活动第25-27页
    2.4 区域地球物理及深部构造特征第27-32页
        2.4.1 地震勘探第27-29页
        2.4.2 重力异常特征第29-31页
        2.4.3 深部构造第31页
        2.4.4 隐伏岩体第31-32页
    2.5 区域地球化学第32-36页
    2.6 区域矿产第36-38页
第三章 矿床地质第38-54页
    3.1 矿区地质第38-43页
        3.1.1 地层第38-39页
        3.1.2 构造第39-43页
    3.2 矿体地质第43-45页
        3.2.1 矿体类型第43页
        3.2.2 矿体形态及产状第43-45页
    3.3 矿石特征第45-50页
        3.3.1 赋矿岩石第45-46页
        3.3.2 矿石组构第46-48页
        3.3.3 矿物组成第48-50页
    3.4 热液蚀变第50-52页
    3.5 成矿期次及矿物生成顺序第52-54页
第四章 金的赋存状态第54-68页
    4.1 分析样品及方法第54-55页
    4.2 黄铁矿和毒砂形貌特征第55-58页
        4.2.1 黄铁矿第55-57页
        4.2.2 毒砂第57-58页
    4.3 结果及讨论第58-67页
        4.3.1 EMPA分析结果第58-63页
        4.3.2 环带状黄铁矿元素变化特征第63-64页
        4.3.3 金的赋存状态第64-67页
    4.4 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元素地球化学第68-89页
    5.1 矿石元素地球化学第68-84页
        5.1.1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第68-70页
        5.1.2 地球化学特征第70-82页
        5.1.3 讨论第82-84页
    5.2 方解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第84-87页
        5.2.1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第84-85页
        5.2.2 分析结果第85-87页
        5.2.3 讨论第87页
    5.3 小结第87-89页
第六章 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第89-111页
    6.1 流体包裹体第89-97页
        6.1.1 分析样品及方法第89页
        6.1.2 流体包裹体类型及岩相学特征第89-91页
        6.1.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第91-94页
        6.1.4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第94页
        6.1.5 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第94-97页
    6.2 碳氧同位素第97-101页
        6.2.1 分析样品及方法第98-99页
        6.2.2 碳氧同位素组成第99-100页
        6.2.3 讨论第100-101页
    6.3 氢氧同位素第101-104页
        6.3.1 分析样品及方法第101-102页
        6.3.2 成矿流体来源第102-104页
    6.4 硫同位素第104-109页
        6.4.1 分析样品及方法第104-105页
        6.4.2 硫同位素组成第105-107页
        6.4.3 讨论第107-109页
    6.5 小结第109-111页
第七章 成矿年代学第111-119页
    7.1 石英Rb-Sr同位素测年第112页
    7.2 分析样品及方法第112-113页
    7.3 结果第113-114页
    7.4 讨论第114-118页
        7.4.1 成矿时限第114-117页
        7.4.2 成矿流体第117-118页
    7.5 小结第118-119页
第八章 成矿作用过程与成矿模式第119-131页
    8.1 成矿地质条件第119-127页
        8.1.1 成矿地质背景第119-121页
        8.1.2 矿床控矿因素第121-126页
        8.1.3 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来源第126-127页
    8.2 成矿作用过程第127-129页
    8.3 矿床成因第129页
    8.4 成矿模式第129-131页
第九章 结论第131-133页
致谢第133-135页
注释第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8页
附录第148-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秦皇岛石门寨地区奥陶系亮甲山组豹皮灰岩与马家沟组白云岩成因研究
下一篇:生脉注射液生产过程五味子药渣的资源化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