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石门寨地区奥陶系亮甲山组豹皮灰岩与马家沟组白云岩成因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5页 |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1.2.1 研究区现状 | 第8-9页 |
| 1.2.2 微相研究进展 | 第9页 |
| 1.2.3 豹斑灰岩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4 白云岩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4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 1.4 完成工作量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18页 |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15页 |
| 2.2 区域地质演化特征 | 第15-16页 |
| 2.3 区域地层概述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岩石学特征及沉积微相分析 | 第18-39页 |
| 3.1 实测剖面概况 | 第18-20页 |
| 3.2 碳酸盐岩分类方案 | 第20-22页 |
| 3.3 下中奥陶统岩石学特征 | 第22-34页 |
| 3.3.1 亮甲山组岩石学特征 | 第22-29页 |
| 3.3.2 马家沟组岩石学特征 | 第29-34页 |
| 3.4 研究区沉积微相分析 | 第34-39页 |
| 3.4.1 亮甲山组沉积微相类型 | 第34-37页 |
| 3.4.2 马家沟组沉积微相类型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39-53页 |
| 4.1 样品处理与实验条件 | 第39页 |
| 4.2 亮甲山组豹皮灰岩主微量元素特征 | 第39-42页 |
| 4.3 马家沟组白云岩主微量地球化学特征 | 第42-47页 |
| 4.3.1 主量元素特征 | 第42-44页 |
| 4.3.2 微量元素特征 | 第44-45页 |
| 4.3.3 微量元素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 4.4 阴极发光特征 | 第47-50页 |
| 4.4.1 亮甲山组豹皮灰岩阴极发光特征 | 第47-49页 |
| 4.4.2 马家沟组白云岩阴极发光特征 | 第49-50页 |
| 4.5 流体包裹体特征 | 第50-53页 |
| 4.5.1 包裹体测温原理及方法 | 第50页 |
| 4.5.2 包裹体测温特征 | 第50-53页 |
| 第五章 成岩作用及成因分析 | 第53-65页 |
| 5.1 亮甲山组成岩作用类型 | 第53-55页 |
| 5.2 马家沟组成岩作用类型 | 第55-58页 |
| 5.3 岩石成因分析及讨论 | 第58-65页 |
| 结论与认识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