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路基不均匀沉降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基层材料研究 | 第11-12页 |
1.2.3 基层结构研究 | 第12-14页 |
1.2.4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路基不均匀沉降下半刚性基层力学特性分析 | 第17-34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典型路段路基状况调查分析 | 第17-19页 |
2.3 沥青混凝土路面有限元分析 | 第19-21页 |
2.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9-20页 |
2.3.2 路基不均匀沉降在有限元中的的实现 | 第20-21页 |
2.4 不均匀沉降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应力应变响应分析 | 第21-28页 |
2.4.1 面层应力应变响应分析 | 第22-23页 |
2.4.2 基层应力应变响应分析 | 第23-25页 |
2.4.3 沉降量对沥青混凝土面层与基层的力学影响 | 第25-27页 |
2.4.4 车辆荷载与沉降变形耦合作用对沥青路面的力学影响 | 第27-28页 |
2.5 水泥混凝土路面有限元分析 | 第28-30页 |
2.5.1 不均匀沉降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力应变响应分析 | 第29页 |
2.5.2 车辆荷载与沉降变形耦合作用对水泥路面的力学影响 | 第29-30页 |
2.6 半刚性基层裂缝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 第30-32页 |
2.6.1 半刚性基层裂缝模型的建立 | 第31页 |
2.6.2 半刚性基层裂缝应力强度因子分析 | 第31-3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半刚性基层材料抗裂性能分析 | 第34-53页 |
3.1 试件的制备及成型方法 | 第34页 |
3.2 水泥稳定砂砾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的确定 | 第34-36页 |
3.3 水泥稳定砂砾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 第36-38页 |
3.4 水泥稳定砂砾的劈裂强度试验 | 第38-43页 |
3.4.1 养生龄期对劈裂强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2 级配对劈裂强度的影响 | 第41-43页 |
3.5 水泥稳定砂砾的抗折强度 | 第43-45页 |
3.5.1 养生龄期对抗折强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3.5.2 级配对抗折强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3.6 水泥稳定砂砾的断裂韧度与断裂能 | 第45-51页 |
3.6.1 试验方法介绍 | 第46-47页 |
3.6.2 水泥稳定砂砾试件的荷载~挠度曲线 | 第47-49页 |
3.6.3 水泥稳定砂砾的断裂韧度 | 第49-50页 |
3.6.4 水泥稳定砂砾的断裂能 | 第50-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级配碎石基层抗裂性能足尺模型实验 | 第53-74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53-57页 |
4.1.1 蜂巢约束系统 | 第53-55页 |
4.1.2 级配碎石基层材料 | 第55-56页 |
4.1.3 蜂巢—级配碎石复合基层 | 第56-57页 |
4.2 足尺实验模型的结构方案 | 第57-59页 |
4.3 模型实验用传感器 | 第59页 |
4.4 足尺模型实验的实施 | 第59-62页 |
4.5 足尺模型实验的常规指标检测 | 第62-64页 |
4.6 足尺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64-73页 |
4.6.1 承载板加载过程基层变形性能分析 | 第64-65页 |
4.6.2 荷载作用下级配碎石基层底部力学响应 | 第65-67页 |
4.6.3 偏载情况下级配碎石基层力学响应 | 第67-68页 |
4.6.4 蜂巢—级配碎石基层力学响应分析 | 第68-69页 |
4.6.5 路基压实度对级配碎石基层力学响应的影响 | 第69-70页 |
4.6.6 车速对级配碎石基层应变及土压力的影响 | 第70-7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