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微课程制作中的视听语言应用策略研究及实践探索--以《摄影与摄像》课程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3.1 研究目的第13页
        1.3.2 研究意义第13页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3-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2 研究思路第14-16页
第二章 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第16-20页
    2.1 微课程的相关概念与分类第16-17页
        2.1.1 微课程的相关概念第16页
        2.1.2 微课程的分类第16-17页
    2.2 视听语言相关概念理论第17-18页
        2.2.1 视听语言的概念第17页
        2.2.2 视听语言原理第17页
        2.2.3 微课程视听语言应用的表现形式第17-18页
    2.3 相关理论基础第18-20页
        2.3.1 教育心理学理论第18页
        2.3.2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理论第18-20页
第三章 微课程制作视听语言应用策略分析第20-28页
    3.1 微课程视听语言的重要性分析第20页
    3.2 影视中视听语言技巧应用的借鉴分析第20-23页
        3.2.1 影视中空镜头因素应用的借鉴分析第21页
        3.2.2 影视中景别与构图因素的借鉴分析第21-23页
    3.3 优秀微课程案例视听语言技巧应用分析第23-26页
        3.3.1 课堂实录制优秀微课程的视听语言优势与劣势因素分析第23-24页
        3.3.2 计算机录屏式优秀微课程的视听语言优势与劣势因素分析第24-26页
    3.4 微课程制作中视听语言应用策略初步分析第26-28页
第四章 微课程视听语言相关个案设计与开发第28-43页
    4.1 微课程教学视频的设计过程第28-30页
        4.1.1 前期分析阶段第28页
        4.1.2 分析教学内容第28-29页
        4.1.3 确立教学目标分析第29页
        4.1.4 学习者特性分析第29页
        4.1.5 确定设计标准第29页
        4.1.6 教学资源选择第29页
        4.1.7 脚本设计第29页
        4.1.8 后期检验修改第29-30页
    4.2《摄影与摄像》微课程案例设计第30-43页
        4.2.1《摄影与摄像》课程的前期分析第30页
        4.2.2《摄影与摄像》课程特点及目标分析第30-32页
        4.2.3《摄影与摄像》微课程设计原则第32-34页
        4.2.4《摄影与摄像》微课程案例设计第34-43页
第五章 基于视听语言应用的微课程设计评价第43-58页
    5.1 微课程视听语言问卷设计第43页
    5.2 问卷结构分析第43页
    5.3 问卷测试与分析第43-47页
        5.3.1 信度分析第44-46页
        5.3.2 效度分析—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第46-47页
    5.4 问卷的分发与回收第47-48页
        5.4.1 问卷的发放第47页
        5.4.2 问卷回收第47-48页
    5.5 问卷调查相关性分析统计结果第48-53页
    5.6 问卷调查分类比较分析结果第53-56页
        5.6.1 微课程影像类分析结果第53-54页
        5.6.2 微课程音效类分析结果第54页
        5.6.3 微课程视听语言影像、音效、后期整体性分析结果第54-56页
    5.7 问卷调查差异性分析结果第56-5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6.1 研究的主要成果第58页
    6.2 研究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附录1 微课程制作中视听语言因素研究问卷第62-65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化的凹凸棒土、高岭土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下一篇:花型及泡沫状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去除有机染料污染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