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第一章 猪瘟防控及其疫苗研究进展 | 第14-30页 |
1.1 猪瘟防控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1.1.1 猪瘟与猪瘟病毒概述 | 第14-16页 |
1.1.2 CSFV发病机理 | 第16-17页 |
1.1.3 猪瘟病毒的传播 | 第17-18页 |
1.1.4 猪瘟的田间和实验室诊断 | 第18-19页 |
1.1.5 猪瘟在野猪群中的监测和防控 | 第19-20页 |
1.1.6 猪瘟的疫苗防控 | 第20-21页 |
1.1.7 评估防控策略 | 第21页 |
1.1.8 小结 | 第21-22页 |
1.2 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 第22-30页 |
1.2.1 猪瘟疫苗概况 | 第22-23页 |
1.2.2 商业化猪瘟疫苗 | 第23-25页 |
1.2.3 准商业化新型猪瘟疫苗研究 | 第25-26页 |
1.2.4 其他在研的DIVA疫苗 | 第26-27页 |
1.2.5 影响猪瘟新型疫苗效力的因素 | 第27-29页 |
1.2.6 新型疫苗展望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兽用疫苗研究中的腺病毒载体的应用 | 第30-40页 |
2.1 疫苗研究中的病毒载体 | 第30页 |
2.2 作为疫苗载体的腺病毒 | 第30-31页 |
2.3 腺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第31-33页 |
2.4 腺病毒载体产生的免疫反应 | 第33-34页 |
2.5 首免-强化免疫程序中的腺病毒载体疫苗 | 第34-35页 |
2.6 腺病毒载体在当前兽用疫苗中的应用 | 第35-37页 |
2.7 商业化兽用腺病毒载体疫苗的潜力 | 第37-38页 |
2.8 展望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共表达猪瘟病毒E2 基因和耶尔森菌侵袭素基因C端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保护试验 | 第40-5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3.1.1 试剂、细胞和病毒 | 第41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3.1.3 目的基因的克隆及测序 | 第41-42页 |
3.1.4 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AdTrack-E2-InvC的构建 | 第42页 |
3.1.5 重组腺病毒rAdV-E2-InvC的包装 | 第42页 |
3.1.6 重组腺病毒rAdV-E2-InvC的扩增和病毒滴度测定 | 第42页 |
3.1.7 重组腺病毒rAdV-E2-InvC的鉴定 | 第42页 |
3.1.8 动物免疫试验 | 第42-43页 |
3.1.9 统计学分析 | 第43页 |
3.2 结果 | 第43-52页 |
3.2.1 重组穿梭转移质粒AdTrack-E2-InvC的构建 | 第43-44页 |
3.2.2 重组腺病毒rAdV-E2-InvC质粒的包装及病毒滴度 | 第44-45页 |
3.2.3 重组腺病毒rAdV-E2-InvC的PCR鉴定 | 第45页 |
3.2.4 重组腺病毒rAdV-E2-InvC的E2 蛋白和E2-InvC蛋白的表达分析 | 第45-46页 |
3.2.5 接种后猪体体温变化情况 | 第46页 |
3.2.6 血清中抗CSFV E2 特异性抗体水平 | 第46-49页 |
3.2.7 攻毒后所有试验猪临床表现 | 第49-50页 |
3.2.8 病毒分离结果 | 第50-52页 |
3.3 讨论 | 第52-53页 |
3.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共表达猪瘟病毒E2 基因和FLT3 配体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试验 | 第54-6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4.1.1 试剂、细胞和病毒 | 第55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55页 |
4.1.3 目的基因的克隆及测序 | 第55页 |
4.1.4 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AdTrack-E2-FL的构建 | 第55页 |
4.1.5 重组腺病毒rAd-E2-FL的构建 | 第55-56页 |
4.1.6 重组腺病毒rAd-E2-FL的扩增和滴度测定 | 第56页 |
4.1.7 重组腺病毒rAd-E2-FL的鉴定 | 第56页 |
4.1.8 动物免疫试验 | 第56-57页 |
4.1.9 统计学分析 | 第57页 |
4.2 结果 | 第57-66页 |
4.2.1 重组穿梭转移质粒pAdTrack-E2-FL的构建 | 第57-58页 |
4.2.2 重组腺病毒rAdV-E2-FL质粒的包装及病毒滴度 | 第58-59页 |
4.2.3 重组腺病毒rAdV-E2-FL的PCR鉴定 | 第59页 |
4.2.4 重组腺病毒rAd-E2-FL的E2-FL蛋白和E2 蛋白的表达分析 | 第59-60页 |
4.2.5 接种后猪体体温变化情况 | 第60页 |
4.2.6 血清中抗CSFV E2 特异性抗体水平 | 第60-62页 |
4.2.7 细胞免疫反应 | 第62-64页 |
4.2.8 免疫后攻毒保护水平 | 第64-66页 |
4.3 讨论 | 第66-68页 |
4.4 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共表达猪瘟病毒E0、E2 基因和耶尔森菌侵袭素基因C端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试验 | 第69-82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9-74页 |
5.1.1 试剂、细胞和病毒 | 第69页 |
5.1.2 主要试剂 | 第69页 |
5.1.3 引物设计合成 | 第69-70页 |
5.1.4 载体前期构建 | 第70-71页 |
5.1.5 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E0-2A-E2-2A-InvC的构建 | 第71页 |
5.1.6 重组腺病毒rAdV-E0-2A-E2-2A-InvC的包装 | 第71-72页 |
5.1.7 重组腺病毒rAdV-E0-2A-E2-2A-InvC的扩增和滴度测定 | 第72页 |
5.1.8 重组腺病毒rAdV-E0-2A-E2-2A-InvC的鉴定 | 第72页 |
5.1.9 一步生长曲线 | 第72-73页 |
5.1.10 家兔免疫攻毒试验 | 第73页 |
5.1.11 家兔攻毒后判定标准 | 第73页 |
5.1.12 RT-PCR检测CSFV | 第73-74页 |
5.2 结果 | 第74-80页 |
5.2.1 质粒前期构建结果 | 第74-75页 |
5.2.2 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E0-2A-E2-2A-InvC的构建 | 第75页 |
5.2.3 重组腺病毒rAdV-E0-2A-E2-2A-InvC的包装 | 第75-76页 |
5.2.4 重组腺病毒rAdV-E0-2A-E2-2A-InvC的鉴定 | 第76-77页 |
5.2.5 一步生长曲线 | 第77页 |
5.2.6 家兔免疫攻毒结果 | 第77-80页 |
5.3 讨论 | 第80-81页 |
5.4 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共表达猪瘟病毒E0、E2 和猪IL2 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试验 | 第82-92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82-85页 |
6.1.1 试剂、细胞和病毒 | 第82页 |
6.1.2 主要试剂 | 第82页 |
6.1.3 引物设计合成 | 第82-83页 |
6.1.4 载体前期构建 | 第83页 |
6.1.5 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E0-2A-E2-2A- IL2 的构建 | 第83页 |
6.1.6 重组腺病毒rAdV-E0-2A-E2-2A-IL2 的构建 | 第83-84页 |
6.1.7 重组腺病毒rAdV-E0-2A-E2-2A-IL2 的扩增和滴度测定 | 第84页 |
6.1.8 重组腺病毒rAdV-E0-2A-E2-2A-IL2 的鉴定 | 第84页 |
6.1.9 一步生长曲线 | 第84页 |
6.1.10 家兔免疫攻毒试验 | 第84-85页 |
6.1.11 家兔攻毒后判定标准 | 第85页 |
6.1.12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 第85页 |
6.2 结果 | 第85-90页 |
6.2.1 重组质粒pSK-E0-2A-E2-2A-IL2 的构建 | 第85-86页 |
6.2.2 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E0-2A-E2-2A- IL2 的构建 | 第86页 |
6.2.3 重组腺病毒rAdV-E0-2A-E2-2A- IL2 的包装 | 第86-87页 |
6.2.4 重组腺病毒rAdV-E0-2A-E2-2A- IL2 的鉴定 | 第87-88页 |
6.2.5 一步生长曲线 | 第88页 |
6.2.6 家兔免疫攻毒结果 | 第88-90页 |
6.3 讨论 | 第90-91页 |
6.4 小结 | 第91-92页 |
第七章 共表达猪瘟病毒E0、E2、NS3 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试验 | 第92-102页 |
7.1 材料与方法 | 第92-95页 |
7.1.1 试剂、细胞和病毒 | 第92页 |
7.1.2 主要试剂 | 第92页 |
7.1.3 引物设计合成 | 第92-93页 |
7.1.4 载体前期构建 | 第93页 |
7.1.5 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E0-2A-E2-2A- NS3 的构建 | 第93页 |
7.1.6 重组腺病毒rAdV-E0-2A-E2-2A-NS3 的构建 | 第93-94页 |
7.1.7 重组腺病毒rAdV-E0-2A-E2-2A-NS3 的扩增和滴度测定 | 第94页 |
7.1.8 重组腺病毒rAdV-E0-2A-E2-2A-NS3 的鉴定 | 第94页 |
7.1.9 一步生长曲线 | 第94页 |
7.1.10 家兔免疫攻毒试验 | 第94-95页 |
7.1.11 家兔攻毒后判定标准 | 第95页 |
7.1.12 荧光定量RT-PCR | 第95页 |
7.2 结果 | 第95-100页 |
7.2.1 重组质粒pSK-E0-2A-E2-2A-NS3 的构建 | 第95-96页 |
7.2.2 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E0-2A-E2-2A-NS3 的构建 | 第96页 |
7.2.3 重组腺病毒rAdV-E0-2A-E2-2A- NS3 的包装 | 第96-97页 |
7.2.4 重组腺病毒rAdV-E0-2A-E2-2A- NS3 的鉴定 | 第97-98页 |
7.2.5 生长曲线 | 第98页 |
7.2.6 免疫效果 | 第98-100页 |
7.3 讨论 | 第100-101页 |
7.4 小结 | 第101-102页 |
结论 | 第102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27页 |
主要缩略词和中英文对照表(ABBREVIATION INDEX)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个人简介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