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历史文化名镇开发保护中的政府行为研究--以吴江同里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3.1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2页
        1.3.2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页
    1.4 理论依据第14-17页
        1.4.1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14-15页
        1.4.2 有机更新理论第15-16页
        1.4.3 政府行为外部性理论第16页
        1.4.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6-17页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8页
        1.5.1 研究思路第17页
        1.5.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6 研究的创新点第18-19页
第二章 吴江历史文化名镇开发保护概况第19-24页
    2.1 历史文化名镇概况第19-21页
        2.1.1 基本布局第19页
        2.1.2 历史沿革和人文特质第19-21页
    2.2 历史文化名镇开发保护概况第21-22页
        2.2.1 主体保护阶段第21页
        2.2.2 初期开发阶段第21页
        2.2.3 重点开发阶段第21页
        2.2.4 转型发展阶段第21-22页
    2.3 开发保护取得的成效第22-24页
        2.3.1 历史文化风貌得到保护和恢复第22页
        2.3.2 镇区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第22页
        2.3.3 经济文化旅游协调发展第22-24页
第三章 同里开发保护中的政府行为第24-31页
    3.1 开发保护中实施主体的变化第24-27页
        3.1.1 上级行业部门主导时期第24-25页
        3.1.2 乡镇政府主导时期第25-26页
        3.1.3 政府专业机构开发保护时期第26页
        3.1.4 外资参与开发保护的尝试第26-27页
    3.2 政府开发保护的经费来源与构成第27-29页
        3.2.1 经费来源第27-28页
        3.2.2 经费构成第28-29页
    3.3 政府开发保护的内容变化第29-31页
        3.3.1 单体式开发保护(2000年之前)第29页
        3.3.2 景区式开发保护(2000年-2006年)第29页
        3.3.3 衍生式开发保护(2006至今)第29-31页
第四章 同里开发保护中政府行为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第31-35页
    4.1 存在问题第31-33页
        4.1.1 政府工作思路有所偏差第31页
        4.1.2 政府部门主观认识不强第31页
        4.1.3 政府规划存在同质现象第31-32页
        4.1.4 政府财力投入不够充分第32页
        4.1.5 政府引导公众参与作用不明显第32-33页
    4.2 影响因素第33-35页
        4.2.1 行为主体变化频繁第33页
        4.2.2 运作模式创新困难第33页
        4.2.3 开发方式传统单一第33-34页
        4.2.4 资金构成渠道狭窄第34页
        4.2.5 公众引导力度不强第34-35页
第五章 历史文化名镇开发保护中政府行为优化的建议第35-40页
    5.1 确立科学的开发保护理念第35页
    5.2 制定适合的古镇保护规划第35-36页
    5.3 推进规范的依法保护行为第36页
    5.4 建立多样的保护资金来源第36-37页
    5.5 采取积极的宣传引导方式第37页
    5.6 构建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第37-38页
    5.7 落实有效的激励处罚措施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作者简介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化学计量比Bi-O-Br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Ag@AgCl和Ag3PO4基异质结光催化剂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