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侧根和气孔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响应机理

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缩略语表第18-20页
文献综述第20-44页
    第一章 植物根系和气孔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及其调控机理第22-32页
        1.1 引言第22-23页
        1.2 CO_2浓度升高对根系的影响第23-26页
            1.2.1 对根表面积的影响第23-24页
            1.2.2 对根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的影响第24-25页
            1.2.3 对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第25-26页
            1.2.4 对根系吸收养分过程的影响第26页
        1.3 CO_2浓度升高对气孔的影响第26-28页
            1.3.1 CO_2对气孔运动的调控第26-27页
            1.3.2 CO_2对气孔发育和分布的影响第27-28页
        1.4 植物根系和气孔对CO_2浓度升高响应的调控机理第28-32页
            1.4.1 植物根系对CO_2浓度升高响应的调控机理第28-30页
            1.4.2 植物气孔对CO_2浓度升高响应的调控机理第30-32页
    第二章 NO信号分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中的作用第32-40页
        2.1 引言第32页
        2.2 NO的生理功能第32-35页
            2.2.1 NO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第32页
            2.2.2 NO参与调控植物生物、非生物胁迫响应第32-33页
            2.2.3 NO参与根形态建成的调控第33-34页
            2.2.4 NO参与调节保卫细胞气孔运动第34-35页
        2.3 NO合成途径第35-36页
            2.3.1 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与NO的产生第35-36页
            2.3.2 硝酸还原酶与NO的产生第36页
        2.4 NO信号转导途径第36-37页
            2.4.1 依赖于cGMP途径和不依赖于cGMP途径第36-37页
            2.4.2 NO与MAPK第37页
            2.4.3 NO与cADPR第37页
        2.5 NO和ROS的互作第37-40页
    第三章 问题的提出、技术路线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40-44页
        3.1 问题的提出第40-42页
        3.2 技术路线第42-43页
        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43-44页
研究报告第44-90页
    第四章 番茄侧根形成和发育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及其机制第46-58页
        4.1 引言第46-47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7-50页
            4.2.1 植物培养第47-48页
            4.2.2 试验仪器第48页
            4.2.3 侧根的观察和统计第48页
            4.2.4 根系活体NO观察第48-49页
            4.2.5 蛋白的提取和定量第49页
            4.2.6 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检测第49页
            4.2.7 硝酸还原酶(NR)最大活性的检测第49-50页
            4.2.8 数据分析第50页
        4.3 结果第50-54页
            4.3.1 CO_2浓度升高对番茄侧根密度和长度的影响第50-51页
            4.3.2 CO_2浓度升高对番茄根系NO含量的影响第51页
            4.3.3 NO在CO_2浓度升高促进侧根形成中的作用第51-52页
            4.3.4 CO_2浓度升高诱导NO合成的路径第52-53页
            4.3.5 CO_2浓度升高对NO的合成酶的影响第53-54页
        4.4 讨论第54-56页
            4.4.1 NO在CO_2浓度升高促进植物侧根形成中的作用第54-55页
            4.4.2 CO_2浓度升高诱导NO合成的路径第55-56页
        4.5 结论第56-58页
    第五章 NO在番茄气孔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第58-72页
        5.1 引言第58-60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0-63页
            5.2.1 植物培养第60页
            5.2.2 试验仪器第60-61页
            5.2.3 气孔开度的观察和测量第61页
            5.2.4 时间梯度试验第61页
            5.2.5 浓度梯度试验第61页
            5.2.6 保卫细胞中NO的检测第61-62页
            5.2.7 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硝酸还原酶(NR)作用的检测第62页
            5.2.8 数据分析第62-63页
        5.3 结果第63-67页
            5.3.1 CO_2浓度升高对气孔开度的影响第63页
            5.3.2 CO_2浓度升高对保卫细胞NO含量的影响第63-64页
            5.3.3 NO在CO_2浓度升高诱导气孔关闭中的作用第64-65页
            5.3.4 NOS参与CO_2浓度升高促进保卫细胞NO合成的过程第65-66页
            5.3.5 NR参与CO_2浓度升高促进保卫细胞NO合成的过程第66-67页
        5.4 讨论第67-70页
            5.4.1 CO_2浓度升高诱导气孔关闭第67-68页
            5.4.2 NO参与调控CO_2浓度升高诱导的气孔关闭第68-69页
            5.4.3 CO_2浓度升高诱导NO合成的路径第69-70页
        5.5 结论第70-72页
    第六章 NO在拟南芥气孔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第72-86页
        6.1 引言第72-74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74-76页
            6.2.1 植物培养第74-75页
            6.2.2 试验仪器第75页
            6.2.3 气孔开度的观察和测量第75页
            6.2.4 保卫细胞中NO的检测第75页
            6.2.5 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硝酸还原酶(NR)作用的测定第75-76页
            6.2.6 拟南芥突变体气孔开度的测量第76页
            6.2.7 数据分析第76页
        6.3 结果第76-81页
            6.3.1 CO_2浓度升高对气孔开度的影响第76-77页
            6.3.2 CO_2浓度升高对保卫细胞NO含量的影响第77页
            6.3.3 NO在CO_2浓度升高诱导气孔关闭中的作用第77-78页
            6.3.4 NOS参与CO_2浓度升高促进保卫细胞NO合成的过程第78-79页
            6.3.5 NR参与CO_2浓度升高促进保卫细胞NO合成的过程第79-80页
            6.3.6 CO_2浓度升高对拟南芥NOS和NR突变体气孔的影响第80-81页
        6.4 讨论第81-85页
            6.4.1 CO_2浓度升高诱导气孔关闭第81-82页
            6.4.2 NO参与调控CO_2浓度升高诱导的气孔关闭第82-84页
            6.4.3 CO_2浓度升高诱导NO合成的路径第84-85页
        6.5 结论第85-86页
    第七章 总结第86-90页
        7.1 结论第86-87页
        7.2 创新点第87-88页
        7.3 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10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地方德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以聊城市为例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参与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