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风俗习惯论文--中国风俗习惯论文--各种风俗专志论文--民间文化艺术论文

1949年前后太原盆地南部县域交界地区的庙会时空分布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绪论第8-18页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第8-9页
        1.1.1 选题缘由第8-9页
    1.2 研究综述第9-12页
    1.3 研究对象及区域第12-13页
        1.3.1 研究对象第12页
        1.3.2 研究区域第12-13页
    1.4 研究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第13-17页
        1.4.1 研究资料来源第13-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7页
    1.5 研究框架第17-18页
第2章:太原盆地南部地区的基本概况第18-28页
    2.1 自然地理基础第18-22页
        2.1.1 地形地貌第18-19页
        2.1.2 气候第19页
        2.1.3 农业生产第19-22页
    2.2 人口与经济第22-25页
        2.2.1 人口第22-23页
        2.2.2 经济第23-24页
        2.2.3 县域之间贸易往来第24-25页
    2.3 太原盆地南部五县庙会分布概况第25-28页
第3章:太原盆地南部县域交界地区的庙会聚集第28-38页
    3.1 交界地区范围的界定第28-29页
    3.2 交界地区的庙会分布情况第29-31页
    3.3 交界地区形成庙会聚集区第31-38页
第4章:庙会聚集区形成原因探究第38-52页
    4.1 交界地区不同时期庙会分布情况第38-42页
    4.2 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地方自治与自治财政第42-46页
        4.2.1 清末至民国时期地方自治运动第42-44页
        4.2.2 地方自治财政的形成与发展第44-45页
        4.2.3 地方自治财政收入与支出第45-46页
    4.3 庙会税收收入在地方自治财政收入的地位第46-48页
        4.3.1 庙会是自治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第46-47页
        4.3.2 庙会收入占自治财政收入很大比重第47-48页
    4.4 庙会在交界地区聚集能获得额外经济收益第48-49页
    4.5 庙会期间的政府干预第49-50页
    4.6 小结第50-52页
第5章:庙会聚集区域村落之间的关系第52-61页
    5.1 村落之间的竞争与协同第52-57页
        5.1.1 A、B、C、D四个庙会组团内村落竞争与协同第52-53页
        5.1.2 县域内部村落之间的竞争与协同第53-54页
        5.1.3 跨县区域村落之间的竞争与协同第54-57页
    5.2 形成不同规模等级的聚落结构第57-59页
        5.2.1 多次庙会集中布局于少数几个村镇第57-58页
        5.2.2 形成不同规模等级的村镇体系第58-59页
    5.3 形成网状格局第59-61页
        5.3.1 举办庙会的村镇道路呈中心放射式第59页
        5.3.2 多个不同等级中心形成相互影响的网络状格局第59-61页
第6章:总结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附录第64-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清长沙府城市景观中“文教转向”的表现及其成因
下一篇:基于城市形态和地表粗糙度的城市风道构建及规划方法研究--以深圳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