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方式的发展 | 第9-10页 |
1.2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的研究近况 | 第10-13页 |
1.2.1 国内外研究动向 | 第11页 |
1.2.2 转子位置估算方法 | 第11-12页 |
1.2.3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中函待解决的问题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结构和数学模型 | 第14-23页 |
2.1 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4-16页 |
2.1.1 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结构 | 第14-15页 |
2.1.2 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2.2 坐标变换 | 第16-19页 |
2.2.1 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静止坐标系的变换 | 第16-18页 |
2.2.2 两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的变换 | 第18页 |
2.2.3 三相静止坐标系直接变换到两相旋转坐标系 | 第18-19页 |
2.3 永磁同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 | 第19-22页 |
2.3.1 永磁同步电机在A-B-C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 | 第19-21页 |
2.3.2 永磁同步电机在d-q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 | 第21页 |
2.3.3 永磁同步电机在α-β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策略 | 第23-50页 |
3.1 矢量控制 | 第23-24页 |
3.1.1 矢量控制原理 | 第23页 |
3.1.2 矢量控制策略 | 第23-24页 |
3.2 SVPWM技术 | 第24-34页 |
3.2.1 电压型逆变器和电压空间矢量 | 第24-26页 |
3.2.2 SVPWM算法的合成原理 | 第26-28页 |
3.2.3 SVPWM算法的合成方式 | 第28-30页 |
3.2.4 SVPWM算法的实现 | 第30-34页 |
3.2.4.1 参考电压矢量扇区的判断 | 第31-32页 |
3.2.4.2 扇区矢量切换点的确定 | 第32-34页 |
3.3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 | 第34-49页 |
3.3.1 MATLAB/SIMULINK简介 | 第34-35页 |
3.3.2 PI调节器参数的整定 | 第35-41页 |
3.3.2.1 传统方法PI调节器参数的整定 | 第35-37页 |
3.3.2.2 本文所用方法PI调节器的设定 | 第37-41页 |
3.3.3 基于PI调节器的PMSM矢量控制 | 第41-47页 |
3.3.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3.3.5 扩展分析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无位置传感器PMSM控制系统的研究 | 第50-74页 |
4.1 扩展卡尔曼滤波原理 | 第50-57页 |
4.1.1 离散卡尔曼滤波原理 | 第51-54页 |
4.1.2 连续方程的离散化 | 第54页 |
4.1.3 扩展卡曼滤波的状态估计 | 第54-57页 |
4.2 PMSM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 | 第57-62页 |
4.2.1 EKF在PMSM无位置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 | 第57-58页 |
4.2.2 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EKF模型 | 第58-61页 |
4.2.3 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EKF模型 | 第61-62页 |
4.2.4 初始转子位置检测 | 第62页 |
4.3 基于EKF的PMSM无位置传感器系统的仿真 | 第62-73页 |
4.3.1 永磁同步电机的EKF无位置传感器的仿真 | 第63-65页 |
4.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5-68页 |
4.3.3 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 第68-73页 |
4.3.3.1 负载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68-70页 |
4.3.3.2 协方差矩阵Q和R系数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70-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PMSM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 第74-92页 |
5.1 TMS320F28335芯片简介 | 第74-76页 |
5.2 PMSM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 | 第76-85页 |
5.2.1 系统主电路设计 | 第76-77页 |
5.2.2 控制原理 | 第77-78页 |
5.2.3 驱动电路 | 第78-80页 |
5.2.4 控制电路 | 第80-85页 |
5.3 PMSM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 | 第85-89页 |
5.3.1 DSP软件开发环境 | 第85-86页 |
5.3.2 控制系统的主程序设计 | 第86-87页 |
5.3.3 中断服务子程序 | 第87-88页 |
5.3.4 电流电压采样和AD转换 | 第88页 |
5.3.5 SVPWM算法中ePWM模块的设定 | 第88-89页 |
5.3.6 eQEP模块的配置 | 第89页 |
5.3.7 Clark变换和Park变换的实现 | 第89页 |
5.3.8 PID算法的实现 | 第89页 |
5.3.9 EKF算法的实现 | 第89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89-9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