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 1.2.1 盐碱地分布、成因及现状 | 第9-10页 |
| 1.2.2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0-12页 |
| 1.2.3 刺槐耐盐性研究 | 第12页 |
| 1.2.4 油菜素内酯对植物抗逆性的调控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14-16页 |
| 2.1 试验材料 | 第14页 |
| 2.2 试验设计 | 第14-15页 |
| 2.2.1 种子期油菜素内酯(BR)浸种处理 | 第14页 |
| 2.2.2 幼苗期油菜素内酯(BR)蘸根处理 | 第14页 |
| 2.2.3 幼苗期油菜素内酯(BR)喷叶处理 | 第14页 |
| 2.2.4 盐分胁迫处理 | 第14-15页 |
| 2.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2.3.1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刺槐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15页 |
| 2.3.2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刺槐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15页 |
| 2.3.3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刺槐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15页 |
| 2.3.4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刺槐幼苗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15-16页 |
| 第三章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刺槐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16-23页 |
| 3.1 测定方法 | 第16页 |
| 3.1.1 相对苗高、相对地径生长的测定 | 第16页 |
| 3.1.2 盐害指数的测定 | 第16页 |
| 3.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16页 |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16-22页 |
| 3.3.1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刺槐幼苗苗高的影响 | 第16-18页 |
| 3.3.2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刺槐幼苗地径的影响 | 第18-19页 |
| 3.3.3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刺槐幼苗盐害指数的影响 | 第19-22页 |
| 3.4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四章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刺槐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3-38页 |
| 4.1 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 4.1.1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 4.1.2 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 第23页 |
| 4.1.3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 第23页 |
| 4.1.4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 4.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4页 |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7页 |
| 4.3.1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刺槐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24-26页 |
| 4.3.2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刺槐幼苗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 4.3.3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刺槐幼苗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27-29页 |
| 4.3.4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刺槐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9-37页 |
| 4.4 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刺槐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38-47页 |
| 5.1 测定方法 | 第38页 |
| 5.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38页 |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 5.3.1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刺槐幼苗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 | 第38-40页 |
| 5.3.2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刺槐幼苗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 | 第40-42页 |
| 5.3.3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刺槐幼苗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的影响 | 第42-44页 |
| 5.3.4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刺槐幼苗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的影响 | 第44-45页 |
| 5.4 小结 | 第45-47页 |
| 第六章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刺槐幼苗叶片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47-58页 |
| 6.1 测定方法 | 第47页 |
| 6.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47页 |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6页 |
| 6.3.1 100mmol/L盐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对刺槐幼苗叶片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47-52页 |
| 6.3.2 150mmol/L盐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对刺槐幼苗叶片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52-56页 |
| 6.4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8-59页 |
| 7.1 结论 | 第58页 |
| 7.2 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