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保障体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3 研究综述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6-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页
        1.4.2 创新点第16-17页
2 大学生道德教育保障体系的相关理论概述第17-23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7-18页
        2.1.1 道德教育第17页
        2.1.2 保障体系第17-18页
    2.2 主要理论依据第18-20页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18-19页
        2.2.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第19页
        2.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第19-20页
    2.3 构建大学生道德教育保障体系的必要性第20-22页
        2.3.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第20-21页
        2.3.2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第21页
        2.3.3 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第21-22页
        2.3.4 增强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证第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3 大学生道德教育保障体系的现状分析第23-36页
    3.1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保障体系取得的成绩第23-26页
        3.1.1 全社会重视程度逐渐提升第23-24页
        3.1.2 当前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第24-25页
        3.1.3 现行保障体系起到积极作用第25-26页
    3.2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第26-30页
        3.2.1 思想认识不明确第26-27页
        3.2.2 制度构建不完善第27页
        3.2.3 队伍建设不到位第27-28页
        3.2.4 环境保障不系统第28-29页
        3.2.5 评价机制不合理第29-30页
    3.3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保障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0-34页
        3.3.1 德育理念传统守旧第30-31页
        3.3.2 制度建设内在缺陷第31-32页
        3.3.3 德育队伍力量薄弱第32-33页
        3.3.4 德育环境复杂多样第33-34页
        3.3.5 评价体系缺乏规范第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4 大学生道德教育保障体系的构建第36-49页
    4.1 确立思想保障体系第36-37页
        4.1.1 树立“立德树人”理念的首要地位第36-37页
        4.1.2 推进“以人为本”理念的全面贯彻第37页
    4.2 健全制度保障体系第37-40页
        4.2.1 健全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第38-39页
        4.2.2 完善各级规章管理制度第39-40页
    4.3 建设队伍保障体系第40-43页
        4.3.1 完善德育教师队伍建设第40-41页
        4.3.2 完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第41-42页
        4.3.3 完善管理服务队伍建设第42-43页
    4.4 建立环境保障体系第43-45页
        4.4.1 营造健康的校园环境第43-44页
        4.4.2 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第44-45页
        4.4.3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第45页
    4.5 构建评价保障体系第45-48页
        4.5.1 建立“三联动”的评价机制第46页
        4.5.2 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第46-47页
        4.5.3 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第47-48页
    4.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进取精神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