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导言 | 第14-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双重股权结构的概述 | 第17-20页 |
一、双重股权的内涵 | 第17页 |
二、双重股权结构的特征 | 第17-20页 |
(一)财产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 第17-18页 |
(二)集中控制权 | 第18-19页 |
(三)集中于某些特定行业的双重股权制度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双重股权制度的发展史:以美国为例 | 第20-25页 |
一、双重股权制度在美国经历的态度演变 | 第20-21页 |
二、19c-4 规则的存废 | 第21-22页 |
三、双重股权结构的典型代表研究:以Facebook为例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双重股权结构的法理分析 | 第25-34页 |
一、一股一权原则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一)股份平等理念 | 第26页 |
(二)代理成本理论 | 第26-27页 |
二、对一股一权理念内涵的延伸 | 第27-29页 |
(一)对股权平等理念的反思 | 第28-29页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9页 |
(三)有效市场假说 | 第29页 |
三、双重股权的逻辑基础 | 第29-34页 |
(一)公司合同理论的推崇 | 第30-31页 |
(二)股东异质化理论的创立 | 第31-32页 |
(三)“股权中子权利分离组合”被普遍接受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我国双重股权制度的构建 | 第34-41页 |
一、制度构建的现实基础 | 第34-36页 |
(一)缓解企业融资矛盾 | 第34页 |
(二)创新性企业发展实践的检验 | 第34-35页 |
(三)国有企业的现状剖析 | 第35-36页 |
二、关于建立相关制度的法律空间 | 第36-38页 |
(一)现有的法律股权结构创新 | 第36-37页 |
(二)表决权代理协议 | 第37-38页 |
三、制度的设计与构建 | 第38-41页 |
(一)信息披露的完善 | 第38页 |
(二)专业监管机构尽职完善上市规则 | 第38-39页 |
(三)完善股东权利保护体系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