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1 关于生态风险评价 | 第11页 |
1.2.2 关于土地利用生态评价研究 | 第11-13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13-16页 |
1.3.1 资料来源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1 生态文明理论 | 第16页 |
2.2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 第16页 |
2.3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 第16-17页 |
2.4 土地系统工程理论 | 第17-18页 |
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 第18-29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18-22页 |
3.1.1 区位条件 | 第18页 |
3.1.2 自然概况 | 第18-20页 |
3.1.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22页 |
3.2 土地利用类型解译 | 第22-25页 |
3.2.1 图像预处理 | 第22页 |
3.2.2 遥感图像解译 | 第22-25页 |
3.3 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 | 第25-26页 |
3.4 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 第26-29页 |
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 第29-37页 |
4.1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5页 |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9页 |
4.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9-33页 |
4.1.3 评价指标标准化 | 第33-34页 |
4.1.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4-35页 |
4.2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 第35-37页 |
4.2.1 评价标准 | 第35页 |
4.2.2 评价方法 | 第35-37页 |
5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评价 | 第37-52页 |
5.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1995-2015 生态风险评价 | 第37-47页 |
5.1.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995年生态风险评价 | 第37-44页 |
5.1.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15年生态风险评价 | 第44-47页 |
5.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空间变化分析 | 第47-50页 |
5.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风险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52页 |
6 结语 | 第52-55页 |
6.1 主要结论与建议对策 | 第52-54页 |
6.1.1 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6.1.2 建议对策 | 第53-54页 |
6.2 存在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参与的主要项目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