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中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及教学建议--基于人教社高中语文(2004版)的统计与分析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1-22页 |
一、批判性思维及理论研究 | 第11-16页 |
(一)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 第11-13页 |
(二) 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倾向 | 第13-16页 |
二、语文教学与批判性思维 | 第16-20页 |
(一) 语言与批判性思维 | 第16-17页 |
(二) 语文课程标准对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 第17-18页 |
(三) 批判性思维与语文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三、研究意义、目的及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一)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20-2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一章 批判性思维在教材练习题中的体现 | 第22-30页 |
一、基于批判性思维的练习题分层依据及设计 | 第22-25页 |
二、基于批判性思维的练习题分层设计举例 | 第25-30页 |
(一) 理解解释 | 第26-27页 |
(二) 分析推论 | 第27页 |
(三) 评价反思 | 第27-28页 |
(四) 表达应用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基于批判性思维的教材练习题设置问题分析 | 第30-39页 |
一、基于批判性思维的练习题题量相对偏少且分布不均 | 第30-32页 |
(一) 数据统计显示批判性思维练习题数量相对偏少 | 第30-31页 |
(二) 每课及每类批判性思维练习题分布不均 | 第31-32页 |
二、基于批判性思维的练习题设计内容深度不够 | 第32-33页 |
(一) 题目要求培养思维深度不足 | 第32页 |
(二) 资料查找题目的设计深度不够 | 第32页 |
(三) 练习题内与时代脱离 | 第32-33页 |
三、基于批判性思维的练习题题目表述不清 | 第33-34页 |
四、基于批判性思维的练习题运用率较低 | 第34-39页 |
(一) 课后练习题教师使用率低 | 第34-36页 |
(二) 思考开放型练习题学生作答率低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基于批判性思维的练习题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 第39-50页 |
一、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批判性思维理论素养欠缺 | 第39-42页 |
(一) 教学目标设计理念忽视思维训练 | 第39-40页 |
(二) 教师的练习题开发意识仍需提高 | 第40-41页 |
(三) 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比较浅 | 第41-42页 |
二、练习题设计开发的思维深度较浅 | 第42-44页 |
(一) 练习题训练点设计未能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 | 第42-43页 |
(二) 思维层级及各类型区分及比例不均 | 第43-44页 |
(三) 练习题设计受考试评价影响较大 | 第44页 |
三、批判性思维训练缺少教学实践基础 | 第44-48页 |
(一) 传统语文教学忽视批判性思维的教与学 | 第45页 |
(二) 现代语文教学倡导批判性思维但实践较弱 | 第45-46页 |
(三) 教学实践中忽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 第46-48页 |
四、教学评价忽视思维能力的评定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基于练习题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 第50-62页 |
一、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理论能力 | 第50-52页 |
(一) 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培养思维能力 | 第50-51页 |
(二)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思维习惯 | 第51-52页 |
二、建构重视训练思维能力的语文学习内容 | 第52-56页 |
(一) 练习题题目设置多样化,结构安排合理化 | 第52页 |
(二) 练习题问题指向精确化,关注思维训练 | 第52-53页 |
(三) 加强教育者对语文学习内容及能力培养的认知 | 第53-54页 |
(四) 语文学科借鉴其他学科的内容 | 第54-55页 |
(五) 重视对学生思维态度的培养训练 | 第55-56页 |
三、练习题设计及讲评注重思维能力训练 | 第56-58页 |
(一) 课堂习题设置应指向清晰,目标明确 | 第56-57页 |
(二) 教学中练习题使用及讲评加强思维训练 | 第57-58页 |
四、合理利用阅读与写作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 第58-62页 |
(一) 合理利用论说类文章进行论证方法教学 | 第58-59页 |
(二) 发挥表达交流及习作模块的价值 | 第59-60页 |
(三) 加强练习、评价与考试间的关联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66-68页 |
附录2: 图表说明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