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食品中痕量元素检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23页 |
1.1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概述 | 第8-9页 |
1.1.1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简介 | 第8-9页 |
1.1.2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历史 | 第9页 |
1.2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特点及性质 | 第9-11页 |
1.2.1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物理性质 | 第9-10页 |
1.2.2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化学稳定性 | 第10-11页 |
1.3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 | 第11-14页 |
1.3.1 共价有机框架结构的设计思路 | 第11-12页 |
1.3.2 密闭溶剂热法 | 第12页 |
1.3.3 加热回流法 | 第12-13页 |
1.3.4 微波加热法 | 第13页 |
1.3.5 离子热法 | 第13页 |
1.3.6 表面薄膜法 | 第13-14页 |
1.3.7 机械化学法 | 第14页 |
1.3.8 室温搅拌法 | 第14页 |
1.4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应用 | 第14-17页 |
1.4.1 气体存储和分离 | 第14-15页 |
1.4.2 光电传输器件 | 第15-16页 |
1.4.3 催化 | 第16页 |
1.4.4 分离富集金属离子 | 第16-17页 |
1.4.5 有机溶液的分离 | 第17页 |
1.5 目标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分析方法 | 第17-21页 |
1.5.1 钒、铜、砷、硒、钼的作用 | 第17-18页 |
1.5.2 钒、铜、砷、硒、钼的分析方法 | 第18-21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2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3-26页 |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3页 |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3-24页 |
2.1.3 材料的保存与试剂的配制 | 第24-25页 |
2.1.4 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25-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2.2.1 TpBD的合成 | 第26页 |
2.2.2 TpBD的表征 | 第26-27页 |
2.2.3 SPE富集柱制备 | 第27页 |
2.2.4 SPE过程及优化条件 | 第27-29页 |
2.2.5 ICP-MS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2.2.6 样品的处理与测定 | 第30-3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6页 |
3.1 TpBD的合成 | 第32-33页 |
3.2 TpBD的表征 | 第33-35页 |
3.3 目标元素的选择 | 第35-36页 |
3.4 SPE填料量的选择 | 第36-37页 |
3.5 吸附等温线分析 | 第37页 |
3.6 上样溶液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3.7 上样流速的优化 | 第38-39页 |
3.8 洗脱酸浓度的优化 | 第39页 |
3.9 洗脱体积的优化 | 第39-40页 |
3.10 共存离子耐受性分析 | 第40页 |
3.11 方法特征量分析 | 第40-41页 |
3.12 实际样品的富集应用 | 第41-46页 |
3.12.1 样品前处理 | 第41-42页 |
3.12.2 方法的准确度 | 第42页 |
3.12.3 样品的测定与添加回收 | 第42-46页 |
4 结论 | 第46-47页 |
5 展望 | 第47-4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7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4-55页 |
8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