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法治新常态下推进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9-14页
    一、课题的来源第9页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 理论价值第9-10页
        (二) 现实意义第10页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一)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二)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2页
    四、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创新点第12-14页
        (一) 研究方法第12页
        (二) 研究思路第12-13页
        (三) 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一章 法治新常态概述第14-24页
    第一节 法治新常态的提出和贯彻第14-15页
        一、法治新常态的提出第14页
        二、法治新常态的讨论第14-15页
    第二节 法治新常态发展的特点第15-16页
        一、控权之治是初衷第15页
        二、良法之治是实质第15页
        三、规则之治是形式第15-16页
        四、民主之治是必然第16页
    第三节 法治新常态发展的困境第16-17页
        一、基层法治文化缺乏第16-17页
        二、权力分配不合理第17页
        三、没有理想群众基础第17页
    第四节 法治新常态推进阻滞的成因第17-19页
        一、执政党治理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第17-18页
        二、立法机关:难以全面把握立法规律第18页
        三、司法机关:难以保障审判独立第18-19页
        四、行政机关:欠缺法治思维第19页
        五、社会公众:熟人社会淡漠规则第19页
    第五节 法治新常态下的社会治理概况第19-24页
        一、社会治理政策的提出第19-20页
        二、社会治理不适应当下经济发展第20页
        三、社会治理难以承受政府简政放权第20-21页
        四、社会治理与文化发展耦合性不足第21页
        五、社会治理难于协同生态文明建设第21-22页
        六、社会治理缺乏社会建设引领作用第22-24页
第二章 社会组织发展理论阐释第24-30页
    第一节 “市民社会”与“社会组织”理论过渡第24-27页
        一、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第24-25页
        二、社会组织的概念和特征第25-27页
    第二节 社会组织——“公共领域”理论的现实支撑第27-30页
        一、“公共领域”理论以及存在必要性第27-28页
        二、沟通理性第28-30页
第三章 社会组织在法治新常态下的作用第30-37页
    第一节 保障个体自由体现现代法治第30-32页
        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念第30页
        二、社会组织保障个体权益制衡政府公权力第30-31页
        三、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第31-32页
    第二节 社会组织对现代民主的弥补第32-33页
        一、代议制民主的弊端第32-33页
        二、社会组织对代议制民主的填补第33页
    第三节 社会组织促进法治社会的建构第33-35页
        一、立法对社会构建有局限性第33-34页
        二、社会秩序的构建第34-35页
    第四节 社会组织推进法治新常态第35-37页
        一、社会组织构成转型中国权力位移流散的平台第35页
        二、社会组织对社会的启发第35-36页
        三、社会组织克服法律工具主义屏障第36-37页
第四章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契机和困难第37-42页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发展契机第37-39页
        一、改革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巨大空间第37页
        二、经济繁荣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奠定基石第37页
        三、新法规为社会组织发展开辟新道路第37-38页
        四、活跃的市场气氛推动社会组织不断壮大第38页
        五、全球化带来新机遇第38页
        六、公民意识奠定文化基础第38-39页
        七、基层分化促使社会组织多元化发展第39页
        八、大数据时代为发展社会组织提供新平台第39页
    第二节 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39-42页
        一、社会组织外部问题第39-40页
        二、社会组织内部问题第40-42页
第五章 国外与港澳台地区社会组织发展概况第42-49页
    第一节 国外与港澳台地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第42-43页
        一、全球社会力量的壮大促进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第42页
        二、国际交往的频繁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平台第42页
        三、社会问题的复杂化普遍需要社会组织参与解决第42-43页
    第二节 各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第43-46页
        一、美国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第43页
        二、英国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第43页
        三、法国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第43-44页
        四、埃及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第44页
        五、日本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第44页
        六、香港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第44-45页
        七、澳门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第45页
        八、台湾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第45-46页
    第三节 国外与港澳台地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特点第46页
        一、历史悠久社会组织种类繁多第46页
        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第46页
        三、提供就业机会解决社会问题第46页
    第四节 国外与港澳台地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经验第46-49页
        一、完善的法律系统第46-47页
        二、成熟的资金募集渠道第47页
        三、良好的政府关系第47页
        四、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第47-48页
        五、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第48-49页
第六章 法治新常态下推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思考建议第49-56页
    第一节 政府要加大扶持和体制改革力度第49-51页
        一、转变管理思路,发展创新管理第49页
        二、完善法律制度,促进深化改革第49-50页
        三、拓展筹资渠道,保障资金供给第50-51页
        四、优化组织结构,扶持重点领域第51页
    第二节 社会组织要提升自身建设能力实现良性发展第51-53页
        一、优化内部治理,完善内部建设第51-52页
        二、发挥主动性,改善筹资困境第52页
        三、引进专业人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第52-53页
    第三节 社会要促进宣传达营造社会组织的外部环境第53-54页
        一、宣传社会组织的知识,提高社会组织的认同感第53-54页
        二、发挥社会力量,加强舆论监督第54页
    第四节 公众要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发展建设第54-56页
        一、主动参与,释放人民大众的智慧和活力第54页
        二、依法参与,有效行使公众的参与权第54-55页
        三、广泛参与,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加速前进第55-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枣庄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视域下人的社会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