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 第17-23页 |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 | 第17-20页 |
2.1.1 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 第17-18页 |
2.1.2 关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 | 第18-19页 |
2.1.3 关于解决生态危机的措施和途径 | 第19-20页 |
2.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 第20-23页 |
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枣庄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第23-25页 |
3.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枣庄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 第23-24页 |
3.2 枣庄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 第24-25页 |
4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枣庄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5-32页 |
4.1 枣庄市概况 | 第25页 |
4.2 枣庄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 第25-27页 |
4.3 枣庄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7-32页 |
4.3.1 第二产业比重过高,产业结构仍需调整 | 第27-30页 |
4.3.2 煤炭资源逐渐枯竭,资源型工业发展面临威胁 | 第30-31页 |
4.3.3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恢复难度大 | 第31-32页 |
5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枣庄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2-36页 |
5.1 民众环保意识缺乏,生态价值认识不够 | 第32-33页 |
5.2 政府过于追求GDP,缺乏对企业的正确引导 | 第33-34页 |
5.3 企业片面追求利润,缺乏约束限制 | 第34页 |
5.4 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缺乏有效的生态监督机制 | 第34-36页 |
6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实现枣庄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36-42页 |
6.1 增强民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 第36-37页 |
6.2 实施绿色GDP导向,重塑政府考核体系 | 第37页 |
6.3 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监督机制 | 第37-38页 |
6.3.1 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 | 第37-38页 |
6.3.2 完善生态监督机制 | 第38页 |
6.4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 | 第38-40页 |
6.4.1 转变传统工业的发展方式,变单一模式为多种模式 | 第39页 |
6.4.2 扶植和发展新兴工业 | 第39页 |
6.4.3 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服务业高端化 | 第39-40页 |
6.5 修复生态环境,开发新能源 | 第40-42页 |
6.5.1 治理修复生态环境 | 第40-41页 |
6.5.2 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循环经济 | 第41页 |
6.5.3 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经济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