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

民政城乡一体化研究--社会权利的视角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导论第17-31页
    1.1 推进民政工作城乡一体化的背景第17-21页
        1.1.1 我国正处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阶段第17-18页
        1.1.2 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第18-21页
    1.2 文献综述与选题意义第21-28页
        1.2.1 “城乡一体化”研究综述第21-25页
        1.2.2 以社会权利为视角的研究综述第25-28页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28-31页
2 民政与民政福利救助第31-47页
    2.1 民政概述第31-38页
        2.1.1 传统“民政”第31-34页
        2.1.2 新中国民政第34-38页
    2.2 民政福利救助第38-47页
        2.2.1 社会救助概念第38-42页
        2.2.2 社会福利第42-47页
3 社会权利:民政城乡一体化的分析视角第47-67页
    3.1 公民社会权利观念起源第47-55页
        3.1.1 近代社会:公民社会权利的形成第47-51页
        3.1.2 现代社会:公民社会权理论争论第51-55页
    3.2 公民社会权基本特性第55-64页
        3.2.1 社会权利强调内容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第55-58页
        3.2.2 社会权利强调国家干预的主动性第58-61页
        3.2.3 社会权强调公平公正的社会正义价值第61-64页
    3.3 公民社会权:作为分析视角的理论价值第64-67页
4 民政事业城乡一体化及其发展水平第67-98页
    4.1 城乡一体化与民政城乡一体化第67-72页
        4.1.1 “城乡一体化”内涵第67-71页
        4.1.2 民政城乡一体化第71-72页
    4.2 民政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第72-92页
        4.2.1 民政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第72-75页
        4.2.2 确立指标体系的原则第75-76页
        4.2.3 指标的构建第76-78页
        4.2.4 民政工作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的说明与权重第78-91页
        4.2.5 民政工作城乡一体化程度评价模型第91-92页
    4.3 民政工作城乡一体化总体发展水平第92-98页
        4.3.1 民政城乡一体化总体发展水平第92-95页
        4.3.2 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一体化水平第95-98页
5 福利意识形态:民政城乡一体化实现的观念基础第98-114页
    5.1 意识形态和福利意识形态第98-101页
        5.1.1 意识形态概念第98-100页
        5.1.2 福利意识形态第100-101页
    5.2 福利意识形态与社会福利第101-110页
        5.2.1 福利意识形态视角第101-103页
        5.2.2 福利意识形态的四种类型第103-110页
    5.3 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民政政策价值基石第110-114页
        5.3.1 “平均主义”价值观第110-111页
        5.3.2 “效率与公平”并重的价值观第111-114页
6. 民政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政府财政责任第114-136页
    6.1 国家在民政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财政责任第114-126页
        6.1.1 国家在民政事业发展中财政责任总体“缺失”第114-117页
        6.1.2 国家在城、乡民政事业发展中财政责任分配失衡第117-121页
        6.1.3 权责分离:“二元化”财政支出的运行体制第121-125页
        6.1.4 小结第125-126页
    6.2 转变中的政府职能第126-136页
        6.2.1 模型设定第127-128页
        6.2.2 估计参数第128-129页
        6.2.3 模型检验第129-135页
        6.2.4 小结第135-136页
7 民政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化路径第136-154页
    7.1 我国社会组织现状与改革第136-144页
        7.1.1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第136-140页
        7.1.2 社会组织体制改革与创新第140-143页
        7.1.3 农村社会组织面临的困境第143-144页
    7.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发展社会组织的有效载体第144-154页
        7.2.1 探索阶段(2002-2013)第144-151页
        7.2.2 完善和发展阶段(2013.9—至今)第151-153页
        7.2.3 小结第153-154页
8 民政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法制建设第154-186页
    8.1 公民社会权利的法律保护第154-164页
        8.1.1 公民社会权利的宪法保障第154-161页
        8.1.2 公民社会权利的立法保护第161-164页
    8.2 我国民政救助福利的法制演变第164-177页
        8.2.1 民政救助福利的宪法保护第164-165页
        8.2.2 民政救助福利的立法保护第165-171页
        8.2.3 小结第171-177页
    8.3 民政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标准化建设第177-186页
        8.3.1 公共服务标准化第177页
        8.3.2 民政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第177-178页
        8.3.3 民政标准化的实践探索第178-182页
        8.3.4 民政标准化工作的困境第182-186页
9 发展型社会政策:推进民政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第186-216页
    9.1 民政社会救助制度的演变发展第186-193页
        9.1.1 传统社会救济阶段(1949-1992)第187-190页
        9.1.2 新型社会救助阶段(1993至今)第190-192页
        9.1.3 小结第192-193页
    9.2 民政福利的发展与转型第193-201页
        9.2.1 传统福利模式阶段(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第194-196页
        9.2.2 现代福利模式转型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第196-200页
        9.2.3 小结第200-201页
    9.3 展型社会政策:民政城乡一体化路径选择第201-216页
        9.3.1 对福利国家的反思第201-204页
        9.3.2 发展型社会政策第204-211页
        9.3.3 发展型社会政策:超越“补缺型”和“制度型”的政策选择第211-216页
参考文献第216-235页
作者简介第235页

论文共2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法治建设对策研究--以抚州市临川区“三农法治堂”为例
下一篇:苏北县域城乡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丰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