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7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二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三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王荣生文本体式教育理念形成的背景 | 第17-21页 |
一 语文教育思潮的影响 | 第17页 |
二 教育教学经历、学术探究的影响 | 第17-21页 |
第二章 王荣生文本体式教育理念内涵 | 第21-25页 |
一 王荣生文本体式教育理念的概述 | 第21-23页 |
二 文本的教学解读——依据体式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王荣生与钱理群文本体式教育理念的比较 | 第25-35页 |
一 王荣生与钱理群文本体式教育理念的差异 | 第25-30页 |
(一)实践和理论的基础不同 | 第25-26页 |
(二)思维角度和方法的差异 | 第26-30页 |
二 王荣生与钱理群文本体式教育理念的契合 | 第30-35页 |
(一)尊重文本体式,抓住文章个性特征 | 第30-31页 |
(二)从细处着手,把握文本体式 | 第31-35页 |
第四章 文本体式教育理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 第35-43页 |
一 《绝版的周庄》教学片段课例评析 | 第37-39页 |
二 研体式,定终点——《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 第39-40页 |
三 王荣生《锦瑟》教学设计评析 | 第40-43页 |
(一)依据文本体式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 第40-41页 |
(二)教学设计离不开文本体式和学情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 | 第49-57页 |
附录一 美丽与深情中的忧思——《绝版的周庄》教学案例 | 第49-53页 |
附录二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示例 | 第53-55页 |
附录三 王荣生《锦瑟》教案(1 课时)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件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