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PSCADA) | 第11-13页 |
1.2.2 维护支持系统 | 第13-15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基于MAS的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与维护支持系统结构 | 第17-33页 |
2.1 电力监控与维护支持系统概述 | 第17-22页 |
2.1.1 维护支持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 第18-21页 |
2.1.2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1-22页 |
2.2 MAS技术简介 | 第22-23页 |
2.2.1 分布式人工智能 | 第22-23页 |
2.2.2 MAS理念及其基本特性 | 第23页 |
2.3 基于MAS的电力监控与维护支持系统 | 第23-30页 |
2.3.1 单个Agent的结构模型 | 第24-25页 |
2.3.2 系统的功能Agent模块 | 第25-28页 |
2.3.3 基于MAS的系统逻辑结构 | 第28-30页 |
2.4 Agent之间的通讯技术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与维护支持系统的设计 | 第33-45页 |
3.1 系统设计原则 | 第33页 |
3.2 系统运行流程分析 | 第33-34页 |
3.3 系统功能的设计 | 第34-35页 |
3.4 维护支持系统的详细设计 | 第35-41页 |
3.4.1 设备管理 | 第35-36页 |
3.4.2 备件管理 | 第36-38页 |
3.4.3 设备维护管理 | 第38-41页 |
3.5 基于MAS的电力监控-维护支持系统的集成 | 第41-43页 |
3.5.1 基于MAS的电力监控-维护支持系统集成的思想 | 第41-42页 |
3.5.2 基于MAS的电力监控与维护支持系统集成框架 | 第42-43页 |
3.5.3 ICMMS实现的网络平台 | 第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与维护支持系统的实现 | 第45-59页 |
4.1 系统运行环境及硬件配置 | 第45-47页 |
4.1.1 服务器配置 | 第45-46页 |
4.1.2 系统开发 | 第46-47页 |
4.2 系统运行界面设计 | 第47-53页 |
4.2.1 系统登陆界面 | 第47页 |
4.2.2 系统主界面 | 第47-48页 |
4.2.3 员工登录信息管理 | 第48-49页 |
4.2.4 设备资产管理界面 | 第49-50页 |
4.2.5 设备使用管理界面 | 第50页 |
4.2.6 设备维护管理界面 | 第50-51页 |
4.2.7 设备点检维修管理界面 | 第51-52页 |
4.2.8 备件管理界面 | 第52-53页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53-57页 |
4.3.1 设计原则 | 第53页 |
4.3.2 字段的设计 | 第53-54页 |
4.3.3 键的设计 | 第54页 |
4.3.4 索引的设计 | 第54页 |
4.3.5 数据库表的设计 | 第54-57页 |
4.4 系统与数据库接口设计 | 第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总结 | 第59页 |
5.2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