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向井—脉动水力压裂对煤层应力扰动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创新点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5页 |
1.2.1 径向水平井技术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径向水平井-水力压裂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3 脉动水力压裂技术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2.4 煤岩动载致裂机理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2.5 煤岩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1.3 存在问题 | 第25-26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6-2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第2章 煤层动静态应力响应数值模型 | 第28-47页 |
2.1 数值模型基本假设 | 第28页 |
2.2 数值模型控制方程 | 第28-34页 |
2.2.1 均质地层控制方程 | 第28-31页 |
2.2.2 裂缝性地层控制方程 | 第31-33页 |
2.2.3 控制方程交错网格高阶离散差分格式 | 第33-34页 |
2.3 数值模型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 第34-38页 |
2.3.1 模型内边界条件 | 第35-36页 |
2.3.2 模型外边界条件 | 第36-37页 |
2.3.3 模型初始条件 | 第37-38页 |
2.4 数值模型求解 | 第38-41页 |
2.4.1 模型基本参数设置 | 第38-39页 |
2.4.2 模型稳定性判断 | 第39-40页 |
2.4.3 模型求解流程 | 第40-41页 |
2.5 数值模型验证 | 第41-45页 |
2.5.1 静力学算例验证 | 第41-43页 |
2.5.2 动力学算例验证 | 第43-45页 |
2.6 数值模型目标函数 | 第45-4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工程参数对应力扰动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47-67页 |
3.1 算例基本数据 | 第47-49页 |
3.1.1 工程参数选择 | 第47-48页 |
3.1.2 地质力学参数选择 | 第48-49页 |
3.2 径向井井眼长度对应力扰动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49-53页 |
3.3 径向井分支数对应力扰动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53-58页 |
3.4 脉动水力压裂频率对应力扰动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58-61页 |
3.5 脉动水力压裂振幅对应力扰动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61-64页 |
3.6 工程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4-6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地质力学参数对应力扰动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67-84页 |
4.1 算例基本数据 | 第67-68页 |
4.1.1 工程参数选择 | 第67页 |
4.1.2 地质力学参数选择 | 第67-68页 |
4.2 杨氏模量对应力扰动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68-71页 |
4.3 泊松比对应力扰动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71-74页 |
4.4 最大水平主应力对应力扰动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74-76页 |
4.5 最小水平主应力对应力扰动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76-78页 |
4.6 煤岩裂隙密度对应力扰动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78-81页 |
4.7 地质力学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81-8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5章 径向井-脉动水力压裂室内实验 | 第84-103页 |
5.1 实验装置介绍 | 第84-88页 |
5.1.1 压裂液泵注系统 | 第85-86页 |
5.1.2 声发射信号监测系统 | 第86-88页 |
5.2 径向井井筒及型煤试样制备 | 第88-90页 |
5.2.1 径向井井筒制备 | 第88-89页 |
5.2.2 型煤试样制备 | 第89-90页 |
5.3 实验方案设计 | 第90-92页 |
5.3.1 实验参数选择 | 第90-92页 |
5.3.2 实验流程设计 | 第92页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2-102页 |
5.4.1 径向井动静载水力压裂效果对比与分析 | 第92-99页 |
5.4.2 工程参数对压裂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99-10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14-11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