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女的主要创新点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客观认识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 第13-17页 |
1.1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阐述 | 第13-14页 |
1.1.1 公民教育 | 第13页 |
1.1.2 思想政治教育 | 第13-14页 |
1.2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14-17页 |
1.2.1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 第14-15页 |
1.2.2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美国公民教育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分析 | 第17-35页 |
2.1 美国公民教育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第17-20页 |
2.1.1 美国公民教育的发展 | 第17-18页 |
2.1.2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变迁 | 第18-20页 |
2.2 美国公民教育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 | 第20-31页 |
2.2.1 培育目标的差异 | 第20-22页 |
2.2.2 教育内容的差异 | 第22-27页 |
2.2.3 教育方式方法的差异 | 第27-31页 |
2.3 美国公民教育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差异性产生的原因 | 第31-35页 |
2.3.1 社会因素 | 第31-32页 |
2.3.2 学校因素 | 第32-33页 |
2.3.3 家庭因素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 第35-51页 |
3.1 明晰教育目标,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 第35-37页 |
3.1.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 | 第35-36页 |
3.1.2 增强目标设定的层次性,实现“以生为本” | 第36页 |
3.1.3 加强责任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第36-37页 |
3.2 丰富教育内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 第37-43页 |
3.2.1 注重操作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 | 第38-39页 |
3.2.2 整合学科间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 第39-41页 |
3.2.3 加大文化渗透力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底蕴 | 第41-43页 |
3.3 创新教育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 第43-46页 |
3.3.1 重视隐性教育,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 | 第43-44页 |
3.3.2 强调实践教育法,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 | 第44-45页 |
3.3.3 探索咨询辅导法,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 第45-46页 |
3.4 优化教育环境,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第46-51页 |
3.4.1 改进传媒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 第46-47页 |
3.4.2 完善教育场馆、基地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 第47-48页 |
3.4.3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发表论文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