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第一章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及新媒体环境 | 第17-27页 |
1.1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概述 | 第17-21页 |
1.1.1 意识形态的提出及发展 | 第17-18页 |
1.1.2 意识形态工作的内涵 | 第18-19页 |
1.1.3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界定 | 第19-21页 |
1.2 新媒体环境概述 | 第21-24页 |
1.2.1 新媒体的提出 | 第21-22页 |
1.2.2 新媒体环境的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1.2.3 新媒体环境的特征 | 第23-24页 |
1.3 新媒体和意识形态的关系 | 第24-27页 |
1.3.1 新媒体具有意识形态性 | 第24-25页 |
1.3.2 意识形态传播将新媒体作为重要载体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 第27-37页 |
2.1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诉求 | 第27-30页 |
2.1.1 担负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职责 | 第27-28页 |
2.1.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师生思想意识复杂多变 | 第28-29页 |
2.1.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滞后性 | 第29-30页 |
2.2 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机遇 | 第30-32页 |
2.2.1 新媒体拓宽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域 | 第30-31页 |
2.2.2 新媒体丰富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载体 | 第31页 |
2.2.3 新媒体促进了高校师生的参与及互动 | 第31-32页 |
2.2.4 新媒体增强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 第32页 |
2.3 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挑战 | 第32-37页 |
2.3.1 高校传统教育方式面临更新与变革 | 第33页 |
2.3.2 高校师生价值观念与价值选择出现偏差 | 第33-34页 |
2.3.3 西方社会思潮在高校的传播渗透速度加快程度加深 | 第34-35页 |
2.3.4 高校新媒体舆论环境监管难度加大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选择 | 第37-51页 |
3.1 思想理论指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保证 | 第37-39页 |
3.1.1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新媒体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地位 | 第38页 |
3.1.2 坚持党在新媒体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地位 | 第38-39页 |
3.2 目标群体培育——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 | 第39-41页 |
3.2.1 注重高校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 第39-40页 |
3.2.2 注重高校教师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 第40页 |
3.2.3 注重高校师生的新媒体素养培育 | 第40-41页 |
3.3 工作队伍建设——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保障 | 第41-44页 |
3.3.1 紧抓工作队伍的新媒体理论学习 | 第42页 |
3.3.2 促进工作队伍的工作方式创新 | 第42-43页 |
3.3.3 实现工作队伍的人员结构优化 | 第43-44页 |
3.4 媒体平台打造——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型载体 | 第44-47页 |
3.4.1 网络媒体平台建设 | 第44-46页 |
3.4.2 移动媒体平台开发 | 第46页 |
3.4.3 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合力 | 第46-47页 |
3.5 媒介环境优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 | 第47-51页 |
3.5.1 增强高校新媒体环境的舆论引导 | 第47-49页 |
3.5.2 高校新媒体舆论环境的监督治理 | 第49页 |
3.5.3 建立高校舆情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