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整改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创新点 | 第17-1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9-27页 |
2.1 盈余质量的研究 | 第19-21页 |
2.2 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整改的研究 | 第21-24页 |
2.3 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整改与盈余质量的相关研究 | 第24-26页 |
2.3.1 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 | 第24-25页 |
2.3.2 内部控制缺陷整改与盈余质量 | 第25-26页 |
2.4 文献述评 | 第26-27页 |
3 理论基础研究假设 | 第27-34页 |
3.1 概念界定 | 第27-30页 |
3.1.1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 | 第27-28页 |
3.1.2 内部控制缺陷的度量 | 第28-30页 |
3.2 理论基础 | 第30-32页 |
3.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0-32页 |
3.2.2 信号传递理论 | 第32页 |
3.3 假设的提出 | 第32-34页 |
3.3.1 内部控制缺陷和盈余质量 | 第32-33页 |
3.3.2 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和盈余质量 | 第33-34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4-40页 |
4.1 模型设计 | 第34-35页 |
4.1.1 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 | 第34页 |
4.1.2 内部控制缺陷整改与盈余质量 | 第34-35页 |
4.2 变量定义 | 第35-38页 |
4.2.1 被解释变量——盈余质量的计量 | 第35-36页 |
4.2.2 解释变量——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整改 | 第36-38页 |
4.2.3 控制变量 | 第38页 |
4.3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8-40页 |
5 实证分析 | 第40-52页 |
5.1 内部控制缺陷和盈余质量 | 第40-44页 |
5.2 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和盈余质量 | 第44-46页 |
5.3 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和盈余质量 | 第46-48页 |
5.4 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整改和盈余质量 | 第48-50页 |
5.5 稳健性检验 | 第50-52页 |
6 结论和建议 | 第52-5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2-54页 |
6.3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A | 第59-60页 |
附录B | 第60-61页 |
附录C | 第61-62页 |
附录D | 第62-63页 |
附录E | 第63-64页 |
附录F | 第64-65页 |
附录G | 第65-66页 |
附录H | 第66-67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