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基于沥青混合料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实验研究与车辙计算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选题背景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沥青混合料的流变学模型第16-25页
   ·粘弹性模型第16-22页
     ·Maxwell 模型第16-17页
     ·Kelvin 模型第17-18页
     ·Van de Poel 模型第18页
     ·Lethersich 模型第18-19页
     ·Burgers 模型第19-20页
     ·修正 Burgers 模型第20页
     ·广义的 Maxwell 模型第20-22页
   ·塑性模型第22-23页
     ·宾汉模型第22页
     ·粘弹塑性模型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三章 沥青混合料蠕变性能试验研究第25-37页
   ·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性能试验方法第25-26页
     ·单轴静态蠕变试验第25页
     ·单轴动态蠕变试验第25-26页
     ·三轴试验第26页
   ·试验方案第26-29页
     ·试验材料第26-28页
     ·试件制备第28页
     ·试验方法第28-29页
   ·试验数据及结果分析第29-35页
     ·沥青混合料在相同温度不同荷载情况下的分析第29-32页
     ·沥青混合料在相同荷载不同温度情况下的分析第32-35页
     ·综合比较第35页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与分析第37-56页
   ·沥青混合料的蠕变特性第37-38页
   ·沥青混合料粘弹塑性模型参数回归第38-44页
     ·沥青混合料的粘弹塑性模型第38-39页
     ·屈服准则第39-40页
     ·参数回归第40-44页
   ·粘弹塑性模型分析第44-48页
   ·粘弹塑性模型力学参数与车辙试验的关系第48-50页
   ·车辙试验第50-53页
     ·试验原理第50-51页
     ·试验方案及试验条件第51页
     ·试验步骤第51-53页
     ·试验结果第53页
   ·车辙试验结果与粘弹塑性力学模型相关性分析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基于 Burgers 模型的沥青路面车辙计算第56-70页
   ·有限元基本知识简介第56-57页
   ·单元类型及路面结构尺寸的选择第57-60页
     ·单元类型的选择第57-58页
     ·路面结构尺寸的选择第58-59页
     ·边界条件第59-60页
   ·Burgers 模型参数在 ANSYS 中的参数输入第60-64页
     ·Burgers 模型参数的回归第60-61页
     ·Prony 级数的转化第61-64页
   ·荷载和交通量的计算第64-65页
     ·荷载类型的选择第64-65页
     ·交通量的计算第65页
   ·沥青路面结构的车辙变形分析第65-69页
     ·轴载作用次数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第66-67页
     ·温度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第67-68页
     ·轮压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基于粘弹塑性模型的车辙计算第70-81页
   ·单元类型及路面结构尺寸的选择第70-71页
     ·单元类型的选择第70页
     ·路面结构尺寸的选择第70-71页
   ·粘弹塑性模型在ANSYS 中的参数输入第71-74页
   ·沥青路面结构的车辙变形分析第74-77页
     ·轴载作用次数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第74-75页
     ·温度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第75-76页
     ·轮压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第76-77页
   ·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第77-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4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81-82页
   ·展望与建议第82-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索面双层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
下一篇: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病害的评定方法及处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