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 课题确立的背景 | 第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9页 |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四)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 第10页 |
(五)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3页 |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科学择业观的作用 | 第13-15页 |
1.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目标的引导作用 | 第13页 |
2.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导向作用 | 第13页 |
3.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行为的动力作用 | 第13页 |
4.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道德的规范作用 | 第13-15页 |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一) 择业观的研究理论基础 | 第15页 |
(二) 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三) 当前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观的基本状况 | 第17页 |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观调查及分析 | 第17-26页 |
(一) 调查研究的过程 | 第17-18页 |
1、少数大学生择业观的基本假设 | 第17页 |
2、调查的实施 | 第17-18页 |
3、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18页 |
(二) 调查研究的结果 | 第18-25页 |
1、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观调查结果的统计 | 第18-23页 |
2、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 | 第23-25页 |
(三) 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26页 |
1、就业期望值偏高 | 第25页 |
2、个人能力发展不够 | 第25页 |
3、择业趋利性强 | 第25-26页 |
4、择业目标的短期性 | 第26页 |
5、择业中客观影响因素偏重 | 第26页 |
四、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科学择业观的对策 | 第26-33页 |
(一) 社会客观保障 | 第26-28页 |
1、完善政府政策制度 | 第26-27页 |
2、加强社会舆论引导 | 第27页 |
3、相关法律法规保障 | 第27-28页 |
(二) 学校客观条件 | 第28-31页 |
1、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主性,加强实践能力 | 第28-29页 |
2、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教育 | 第29页 |
3、加强学科建设,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 第29-30页 |
4、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培训 | 第30页 |
5、形成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主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就业个性化指导 | 第30-31页 |
(三) 个人主观准备 | 第31-33页 |
1、坦然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 第31页 |
2、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注释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附录 | 第36-3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 第39-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