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生态行政建设:问题与对策

论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一、绪论第8-14页
 (一) 选题背景第8-9页
 (二) 研究综述第9-11页
  1. 国外研究综述第9-10页
  2.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1页
 (三) 理论基础第11-12页
  1. 外部性理论第11-12页
  2. 公共物品理论第12页
 (四) 研究方法第12-14页
二、生态行政概述及西方国家生态行政建设的主要经验第14-24页
 (一) 生态行政提出的现实逻辑第14-15页
 (二) 生态行政提出的理论渊源第15-17页
  1. 西方哲学渊源第15页
  2. 东方文化渊源第15-16页
  3. 生态学渊源第16页
  4. 系统论、整体论渊源第16-17页
  5.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第17页
 (三) 生态行政的定义第17-18页
 (四) 生态行政的内涵第18-19页
 (五) 生态行政与几个类似概念的对比分析第19-22页
  1. 生态管理第19-20页
  2. 行政生态第20-21页
  3. 生态行政与生态管理、行政生态的区别第21-22页
 (六) 西方国家生态行政建设的主要经验第22-24页
  1. 实行环保大部制第22-23页
  2. 保障综合决策落实到位第23页
  3. 确保环保政策的科学性,实现科学决策第23-24页
三、我国生态行政建设的现实基础及必要性第24-32页
 (一) 我国生态行政建设的现实基础第24-27页
  1. 我国政府生态管理职能的出现(1971——1978年)第24-25页
  2. 我国政府生态管理职能正式确立(1978——1984年)第25页
  3. 我国政府生态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1984——2003年)第25-26页
  4. 生态行政理念开始引起我国政府的重视(2003年——今)第26-27页
 (二) 我国推进生态行政建设的必要性第27-32页
  1. 生态行政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第27-28页
  2. 生态行政是发展生态经济的保障第28-29页
  3. 生态行政是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趋势第29-30页
  4. 生态行政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第30-32页
四、我国生态行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第32-39页
 (一) 政府行政主体生态意识淡薄第32-33页
  1. "GDP崇拜"第32页
  2. 缺乏生态行政意识第32-33页
  3. 缺乏生态经济意识第33页
 (二) 我国政府生态管理体制不健全第33-36页
  1. 职能分割第33-34页
  2. 职能转变不到位第34-35页
  3. 地方分治第35页
  4. 生态管理主体和行政手段单一第35-36页
 (三) 政府政绩评价体系的问题第36页
 (四) 生态法制保障的问题第36-39页
  1. 生态法律体系的定位及指导思想欠准确第37页
  2. 生态法制体系尚待完善第37-38页
  3. 现行生态法制体系的问题第38页
  4. 生态法制体系立法质量需要提高第38-39页
五、应对我国生态行政建设问题的主要对策第39-46页
 (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生态优先"的生态行政理念第39-40页
  1. "生态优先"的生态行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第39-40页
  2. "生态优先"的生态行政理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行政价值观念第40页
  3. "生态优先"的生态行政理念是一种统筹兼顾的行政方式第40页
 (二) 完善我国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政府生态绩效考核体系第40-42页
  1. 明确政府生态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的原则第41页
  2. 完善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第41页
  3. 严格执行政府生态绩效考核体系第41-42页
 (三) 以强化政府生态管理职能为核心,完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第42-44页
  1. 完善政府生态管理职能的原则第42-43页
  2. 加强政府生态管理职能的目标第43页
  3. 我国政府生态管理职能的主要内容第43-44页
 (四) 完善生态行政的法律与政策,建立健全生态法制体系第44-46页
  1. 我国生态行政法律法规的现状第44页
  2. 以"生态法"替代"环境法"第44-45页
  3. 正确定位我国生态法制体系第45-46页
结束语第46-47页
注释第47-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桂平锰矿露采矿区的生态环境与治理修复研究
下一篇:低碳生存价值观及其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