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高中女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 第10-14页 |
(一) 因性施教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二) 关于数学直觉思维的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三) 培养高中女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第1章 数学直觉思维的理论 | 第14-19页 |
一、直觉思维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数学直觉思维的含义 | 第15-16页 |
三、数学直觉思维的产生机制 | 第16-17页 |
(一) 生理机制 | 第16页 |
(二) 心理机制 | 第16-17页 |
四、数学直觉思维的表现形式 | 第17-19页 |
(一) 直觉的判断 | 第17页 |
(二) 直觉的想象 | 第17页 |
(三) 直觉的启发 | 第17-19页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一、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 | 第19页 |
二、建构主义学说 | 第19页 |
三、元认知理论 | 第19-20页 |
(一) 元认知 | 第20页 |
(二) 元认知能力对数学直觉思维的作用 | 第20页 |
四、认知结构 | 第20-21页 |
(一) 认知结构的概念 | 第20-21页 |
(二) 认知结构对数学直觉思维的影响 | 第21页 |
五、数学理解 | 第21-23页 |
(一) 数学理解的概念 | 第21-22页 |
(二) 数学理解与数学直觉思维的关系 | 第22-23页 |
第3章 高中女生数学直觉思维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3-37页 |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 第23-24页 |
(一) 调查对象 | 第23页 |
(二) 调查方法 | 第23页 |
(三) 调查用表 | 第23页 |
(四) 调查过程 | 第23-24页 |
二、结果分析 | 第24-33页 |
(一) 直觉思维能力测验问卷统计分析 | 第24-29页 |
(二) 数学测试分数统计分析 | 第29-33页 |
(三) 问卷与测试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页 |
三、高中女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33-34页 |
四、高中女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 第34-37页 |
(一) 高中女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发展的优势 | 第34页 |
(二) 高中女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发展的劣势 | 第34-37页 |
第4章 高中女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 第37-47页 |
一、培养女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为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 第37-39页 |
(一) 兴趣培养的作用 | 第37页 |
(二) 培养高中女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 第37-39页 |
二、培养女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 第39-41页 |
(一) 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的关系 | 第39-40页 |
(二) 培养高中女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 第40-41页 |
三、发展女生的元认知能力,积累数学直觉思维活动的经验 | 第41-42页 |
四、培养高中女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 第42-43页 |
(一)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 第42页 |
(二) 加强变式训练,优化数学认知结构 | 第42-43页 |
五、培养女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促进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 第43-47页 |
(一) 找准新旧数学知识的连接点 | 第43页 |
(二) 利用直观教具教学,促进数学理解 | 第43-44页 |
(三)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女生数学理解 | 第44-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件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