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广域阻尼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微电网小干扰稳定分析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考虑时滞影响的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7-20页 |
1.4.1 时域法 | 第17-18页 |
1.4.2 频域法 | 第18-20页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基于迭代无穷小生成元离散化的特征值分析方法 | 第22-40页 |
2.1 DCPPS的物理特性 | 第22-23页 |
2.2 DCPPS的数学建模 | 第23-25页 |
2.3 无穷小生成元离散化方法基本原理 | 第25-27页 |
2.3.1 无穷小生成元 | 第25页 |
2.3.2 无穷小生成元的Chebyshev离散化 | 第25-27页 |
2.4 基于迭代无穷小生成元离散化的特征值分析方法的关键技术 | 第27-30页 |
2.4.1 RN的显式表达 | 第27页 |
2.4.2 位移逆变换预处理技术 | 第27-28页 |
2.4.3 稀疏特征值计算 | 第28-30页 |
2.4.4 牛顿校验 | 第30页 |
2.5 基于ⅡGD的特征值分析方法的特性分析 | 第30-31页 |
2.6 算例Ⅰ:四机两区域系统 | 第31-36页 |
2.6.1 系统建模 | 第32页 |
2.6.2 A_N对A的逼近能力分析 | 第32-33页 |
2.6.3 基于ⅡGD的特征值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分析 | 第33-35页 |
2.6.4 基于ⅡGD的特征值分析方法的效率分析 | 第35-36页 |
2.7 算例Ⅱ:实际大规模输电系统 | 第36-39页 |
2.7.1 系统建模 | 第37页 |
2.7.2 基于ⅡGD的特征值分析方法对大规模系统的有效性 | 第37-39页 |
2.8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考虑时滞的微电网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 第40-64页 |
3.1 考虑时滞影响的微电网基本结构 | 第40-41页 |
3.2 微电网运行模式 | 第41页 |
3.3 微电网下垂控制方法 | 第41-43页 |
3.4 微电网数学模型 | 第43-57页 |
3.4.1 坐标系变换 | 第43-44页 |
3.4.2 同步发电机模型 | 第44-46页 |
3.4.3 逆变器模型 | 第46-53页 |
3.4.4 网络模型 | 第53-54页 |
3.4.5 负荷模型 | 第54-55页 |
3.4.6 完整的微网模型 | 第55-57页 |
3.5 算例仿真 | 第57-61页 |
3.6 小结 | 第61-64页 |
第四章 DCPPS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对比研究 | 第64-74页 |
4.1 单时滞系统稳定性判据 | 第64-66页 |
4.2 基于Pade近似的特征值分析方法 | 第66-67页 |
4.3 三种方法的理论对比 | 第67-69页 |
4.4 数值对比方案 | 第69-70页 |
4.4.1 时域法保守性分析方案 | 第69页 |
4.4.2 基于Pade近似的特征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分析方案 | 第69-70页 |
4.5 算例分析 | 第70-73页 |
4.5.1 四机两区域系统 | 第70-71页 |
4.5.2 实际输电网 | 第71-73页 |
4.6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5.1 总结 | 第74-75页 |
5.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