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电磁学、电动力学论文--电磁学论文

腔体结构电磁耦合通道等效建模及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1.1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第13-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1页
        1.2.1 前门耦合通道等效建模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 前门耦合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3 后门耦合通道等效建模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4 后门耦合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第21-25页
        1.3.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2 创新点第23-25页
第二章 基于小孔尺寸效应的孔阵等效建模方法研究第25-53页
    2.1 带孔阵腔体屏蔽效能的计算方法第25-32页
        2.1.1 Robinson模型第25-27页
        2.1.2 Dehkhoda模型第27-28页
        2.1.3 GMMOM模型第28-32页
    2.2 小孔尺寸效应对带孔阵腔体屏蔽效能的影响第32-33页
    2.3 孔阵等效建模方法的建立第33-36页
        2.3.1 孔阵等效建模思想第33-34页
        2.3.2 缩小比例公式的建立第34-36页
    2.4 孔阵等效建模方法的验证及适用性验证第36-47页
        2.4.1 孔阵等效建模方法的实验验证第36-39页
        2.4.2 孔阵等效建模方法的适用性验证第39-47页
    2.5 孔阵等效建模方法的应用第47-52页
        2.5.1 在数值仿真中的应用第47-49页
        2.5.2 在解析方法中的应用第49-52页
    2.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基于转移阻抗的缝隙等效建模方法研究第53-75页
    3.1 转移阻抗的概念第53-54页
    3.2 缝隙等效建模方法的原理及应用效果分析第54-57页
        3.2.1 缝隙等效的原理第54-55页
        3.2.2 缝隙等效建模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第55-57页
    3.3 缝隙参数对腔体屏蔽效能的影响第57-64页
        3.3.1 缝隙长度的影响第57-58页
        3.3.2 缝隙数量的影响第58-60页
        3.3.3 缝隙位置的影响第60-61页
        3.3.4 缝隙间距的影响第61-62页
        3.3.5 缝隙方位的影响第62-64页
    3.4 缝隙屏蔽方法研究第64-74页
        3.4.1 加装导电衬垫第64-68页
        3.4.2 加装损耗介质第68-74页
    3.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基于负载阻抗的线缆等效建模方法研究第75-98页
    4.1 线缆等效建模原理第75-81页
        4.1.1 双导体均匀无损耗传输线的传输特性第75-78页
        4.1.2 线缆束等效波阻抗的引入与定义第78-80页
        4.1.3 线缆束等效模型的建立依据第80-81页
    4.2 线缆束等效模型的建立第81-87页
        4.2.1 等效线缆的单位长度电容及电感矩阵第81-83页
        4.2.2 线缆束等效模型结构参数的计算第83页
        4.2.3 等效线缆终端负载的处理第83-87页
    4.3 线缆等效建模方法的验证及应用第87-97页
        4.3.1 线缆等效建模方法的验证第87-92页
        4.3.2 线缆等效建模方法的应用第92-97页
    4.4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五章 基于模式匹配及BLT方程的腔体电磁耦合计算方法研究第98-117页
    5.1 基于模式匹配的孔腔耦合计算第98-108页
        5.1.1 方法的理论推导第98-104页
        5.1.2 方法的验证第104-105页
        5.1.3 方法的适用性分析第105-108页
    5.2 基于BLT方程的腔体内场线耦合的计算第108-115页
        5.2.1 方法的理论推导第108-110页
        5.2.2 方法的验证第110-113页
        5.2.3 讨论第113-115页
    5.3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17-119页
    6.1 全文总结第117-118页
    6.2 后续展望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33-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DN测量及管理方法研究
下一篇:高移动性无线通信系统空间信道测量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