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3.1 水肥耦合对作物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17-18页 |
1.3.2 水肥耦合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3 水肥耦合对作物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19-20页 |
1.3.4 水肥耦合对土壤中水分、养分运移和吸收的影响 | 第20-21页 |
1.3.5 基于HYDRUS-3D模型的土壤水运动数值模拟 | 第21页 |
1.3.6 作物氮素营养诊断 | 第21-22页 |
1.4 存在问题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34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2.2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3 试验地概况 | 第25-26页 |
2.4 试验设计 | 第26-29页 |
2.5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9-33页 |
2.5.1 生长生理指标 | 第29-30页 |
2.5.2 土壤含水量 | 第30页 |
2.5.3 土壤硝态氮含量 | 第30-31页 |
2.5.4 植株养分 | 第31-32页 |
2.5.5 经济产量 | 第32页 |
2.5.6 果实品质 | 第32页 |
2.5.7 水分利用效率 | 第32-33页 |
2.5.8 氮素利用 | 第33页 |
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水氮耦合对温室甜椒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 第34-52页 |
3.1 水氮耦合对甜椒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34-39页 |
3.1.1 水氮耦合对甜椒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34-37页 |
3.1.2 水氮耦合对甜椒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 第37页 |
3.1.3 水氮耦合对甜椒收获期各器官干物质累积量和根冠比的影响 | 第37-39页 |
3.2 水氮耦合对甜椒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9-43页 |
3.2.1 水氮耦合对甜椒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2 水氮耦合对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影响 | 第40-43页 |
3.3 水氮耦合对甜椒经济产量的影响 | 第43-46页 |
3.4 生长指标与经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 第46-52页 |
3.5.1 讨论 | 第49-50页 |
3.5.2 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水氮耦合对耗水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52-68页 |
4.1 施氮对温室甜椒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 水氮耦合对甜椒全生育期土壤硝态氮剖面累积量的影响 | 第53-60页 |
4.3 根区土壤硝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60-68页 |
4.3.1 施氮对土壤硝态氮的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60-63页 |
4.3.2 灌溉对土壤硝态氮的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63-66页 |
4.3.3 讨论 | 第66-67页 |
4.3.4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水氮耦合对甜椒氮素吸收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68-80页 |
5.1 水氮耦合对甜椒各器官氮素吸收量及分配的影响 | 第68-74页 |
5.1.1 定植后 31 d甜椒各器官中氮吸收量与分配 | 第68-70页 |
5.1.2 定植后 62 d甜椒各器官中氮吸收量与分配 | 第70-71页 |
5.1.3 定植后 81 d甜椒各器官中氮吸收量与分配 | 第71-72页 |
5.1.4 定植后 115 d甜椒各器官中氮吸收量与分配 | 第72-74页 |
5.2 水氮耦合对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74页 |
5.3 水氮耦合对甜椒果实品质影响 | 第74-78页 |
5.4 讨论与小结 | 第78-80页 |
5.4.1 讨论 | 第78-79页 |
5.4.2 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滴灌施肥条件下甜椒根区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 | 第80-95页 |
6.1 数值模型 | 第80-84页 |
6.1.1 土壤水运动数值模拟 | 第80-81页 |
6.1.2 根系吸水模型 | 第81-82页 |
6.1.3 边界条件 | 第82-83页 |
6.1.4 模型参数 | 第83-84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84-93页 |
6.2.1 不同灌水水平下甜椒根系生长特性 | 第84-86页 |
6.2.2 不同灌水施氮水平下根系吸水与土壤水分运移特性及模拟 | 第86-90页 |
6.2.3 根系吸水与土壤水分运移数值模型验证 | 第90-93页 |
6.3 讨论与结论 | 第93-95页 |
6.3.1 讨论 | 第93-94页 |
6.3.2 小结 | 第94-95页 |
第七章 基于临界氮浓度模型的温室甜椒氮素营养诊断 | 第95-107页 |
7.1 模型描述 | 第95-97页 |
7.1.1 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 | 第95-96页 |
7.1.2 氮素营养指数模型 | 第96页 |
7.1.3 氮素吸收模型 | 第96-97页 |
7.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97页 |
7.2 结果与分析 | 第97-104页 |
7.2.1 不同灌溉水平下温室甜椒地上部生物量及含氮量变化 | 第97-99页 |
7.2.2 温室甜椒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第99-101页 |
7.2.3 基于氮营养指数模型的营养诊断 | 第101页 |
7.2.4 基于氮素吸收模型的氮营养诊断 | 第101-103页 |
7.2.5 氮素营养对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7.3 讨论 | 第104-106页 |
7.3.1 甜椒与其他作物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比较 | 第104-105页 |
7.3.2 基于甜椒氮素营养诊断和增产节水效应的最佳施氮量确定 | 第105-106页 |
7.4 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八章 温室甜椒水氮耦合效应综合评价 | 第107-117页 |
8.1 研究方法及原理 | 第107-109页 |
8.1.1 理想点法 | 第107-108页 |
8.1.2 多元回归分析法 | 第108-109页 |
8.2 水氮耦合效应综合分析 | 第109-114页 |
8.2.1 基于理想点法的甜椒水氮耦合效应综合评价 | 第109-110页 |
8.2.2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法甜椒水氮耦合效应综合评价 | 第110-114页 |
8.3 讨论 | 第114-115页 |
8.4 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20页 |
9.1 结论 | 第117-119页 |
9.2 创新点 | 第119页 |
9.3 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作者简介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