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4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4-21页 |
1.2.1 博弈理论于经济方面的应用研究 | 第14-16页 |
1.2.2 混沌理论在供应链上的研究 | 第16-18页 |
1.2.3 供应链博弈及多渠道供应链的研究 | 第18-20页 |
1.2.4 动态博弈在供应链中的研究 | 第20-21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1-24页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50页 |
2.1 博弈理论基础介绍 | 第24-32页 |
2.1.1 博弈论概念 | 第24-25页 |
2.1.2 博弈的基本要素及分类 | 第25页 |
2.1.3 纳什均衡及斯坦科尔伯格均衡 | 第25-27页 |
2.1.4 几类经济学中经典的博弈模型 | 第27-32页 |
2.2 非线性动力系统 | 第32-42页 |
2.2.1 非线性动力系统概念 | 第32页 |
2.2.2 稳定性概念 | 第32-36页 |
2.2.3 分岔理论 | 第36-38页 |
2.2.4 混沌理论 | 第38-42页 |
2.3 经济上寡头博弈方面动力系统理论的应用 | 第42-50页 |
第三章 考虑零售商公平关切行为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 | 第50-74页 |
3.1 模型假设 | 第50-53页 |
3.2 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 | 第53-62页 |
3.2.1 单周期博弈模型 | 第53-55页 |
3.2.2 动态Stackelberg博弈模型 | 第55-62页 |
3.3 垂直的Nash博弈模型 | 第62-71页 |
3.3.1 单周期博弈模型 | 第62-63页 |
3.3.2 动态垂直Nash博弈模型 | 第63-71页 |
3.4 两种模型的比较 | 第7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第四章 考虑零售商自营销售行为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 | 第74-110页 |
4.1 模型假设 | 第74-76页 |
4.2 制造商主导的模型 | 第76-91页 |
4.2.1 静态模型 | 第76-81页 |
4.2.2 相应的动态价格调整模型 | 第81-91页 |
4.3 零售商主导的模型 | 第91-108页 |
4.3.1 静态模型 | 第91-95页 |
4.3.2 相应的动态价格调整模型 | 第95-108页 |
4.4 两种模型的比较 | 第10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五章 考虑参考价格影响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模型 | 第110-146页 |
5.1 模型假设 | 第110-112页 |
5.2 制造商主导的模型 | 第112-128页 |
5.2.1 静态模型 | 第112-115页 |
5.2.2 相应的动态价格调整模型 | 第115-128页 |
5.3 零售商主导的模型 | 第128-142页 |
5.3.1 静态模型 | 第128-131页 |
5.3.2 相应的动态价格调整模型 | 第131-142页 |
5.4 两种模型的比较 | 第142-14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44-146页 |
第六章 考虑参与者行为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的比较与分析 | 第146-154页 |
6.1 双渠道供应链模型 | 第146-151页 |
6.1.1 模型建立 | 第146-150页 |
6.1.2 数值模拟 | 第150-151页 |
6.2 各模型之间的比较与分析 | 第151-15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53-15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4-158页 |
7.1 本文总结 | 第154-15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55-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68页 |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68-169页 |
致谢 | 第169-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