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4-19页 |
1.1.1 本文的选题背景 | 第14-17页 |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1.2 本文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2.1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页 |
1.2.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1-2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3-48页 |
2.1 满意度研究综述 | 第23-34页 |
2.1.1 满意度的内涵 | 第23-28页 |
2.1.2 满意度的理论基础 | 第28-32页 |
2.1.3 满意度的测量 | 第32-34页 |
2.2 幸福感研究综述 | 第34-45页 |
2.2.1 幸福感的含义 | 第34-37页 |
2.2.2 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 第37-40页 |
2.2.3 幸福感的测量 | 第40-42页 |
2.2.4 幸福感的理论解释 | 第42-45页 |
2.3 对国内外现有研究的评述 | 第45-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城市建设满意度的内涵、影响因素及测量方法研究 | 第48-80页 |
3.1 城市建设满意度的内涵分析 | 第48-51页 |
3.2 城市建设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7页 |
3.2.1 外部客观因素 | 第51-54页 |
3.2.2 个人特性因素 | 第54-57页 |
3.3 城市建设满意度的结构维度及测量问卷 | 第57-79页 |
3.3.1 城市建设满意度的结构维度分析 | 第58-62页 |
3.3.2 实证研究流程 | 第62-64页 |
3.3.3 量表题目的编制 | 第64-67页 |
3.3.4 抽样方法与数据收集 | 第67-69页 |
3.3.5 量表题目的项目分析 | 第69-71页 |
3.3.6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71-74页 |
3.3.7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74-77页 |
3.3.8 城市建设满意度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 第77-7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四章 城市建设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 第80-102页 |
4.1 数据收集与信度效度检验 | 第80-84页 |
4.1.1 问卷设计 | 第80页 |
4.1.2 抽样方法与数据收集 | 第80-82页 |
4.1.3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82-84页 |
4.2 个人特性因素对城市建设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 第84-88页 |
4.2.1 不同性别居民城市建设满意度差异分析结果 | 第84-85页 |
4.2.2 不同年龄居民城市建设满意度差异分析结果 | 第85-86页 |
4.2.3 不同收入居民城市建设满意度差异分析结果 | 第86-87页 |
4.2.4 不同学历居民城市建设满意度差异分析结果 | 第87-88页 |
4.3 外部客观因素对城市建设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 第88-101页 |
4.3.1 外部客观因素对城市建设总体满意度的影响 | 第88-91页 |
4.3.2 个人特性因素对外部客观因素影响程度的作用 | 第91-10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五章 城市建设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 | 第102-130页 |
5.1 主观幸福感形成的一般过程 | 第102-107页 |
5.2 城市建设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5.3 本章的研究假设 | 第108-112页 |
5.4 本章的研究方法 | 第112-114页 |
5.4.1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 第112-113页 |
5.4.2 数据的收集 | 第113-114页 |
5.4.3 分析方法 | 第114页 |
5.5 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114-128页 |
5.5.1 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分析 | 第114-122页 |
5.5.2 城市建设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第122-128页 |
5.6 本章小节 | 第128-13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0-138页 |
6.1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 第130-133页 |
6.2 管理启示与对策 | 第133-136页 |
6.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52页 |
附录 1 | 第152-154页 |
附录 2 | 第154-156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56-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