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卫星TerraSAR-X精准测距高原湿地水位反演研究
|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2-18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3-14页 |
| 1.3 湿地水位反演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8页 |
| 2 TerraSAR-X精确测距原理 | 第18-28页 |
| 2.1 SAR成像几何原理 | 第18-22页 |
| 2.1.1 SAR原理 | 第18-19页 |
| 2.1.2 SAR成像 | 第19-20页 |
| 2.1.3 几何定位的原理 | 第20-22页 |
| 2.2 TerraSAR-X精确测距原理 | 第22-24页 |
| 2.3 TerraSAR-X精确测距精度 | 第24-26页 |
| 2.3.1 雷达视线方向的定位精度 | 第24-25页 |
| 2.3.2 卫星轨道精度 | 第25页 |
| 2.3.3 大气延迟 | 第25-26页 |
| 2.3.4 地球物理效应 | 第26页 |
| 2.4 实验区及实验数据 | 第26-28页 |
| 2.4.1 实验区介绍 | 第26-27页 |
| 2.4.2 实验数据 | 第27-28页 |
| 3 SAR测距过程大气延迟改正方法 | 第28-36页 |
| 3.1 概述 | 第28页 |
| 3.2 大气改正 | 第28-29页 |
| 3.3 WRF大气改正方法 | 第29-33页 |
| 3.3.1 大气干延迟 | 第31-32页 |
| 3.3.2 大气湿延迟 | 第32-33页 |
| 3.4 TerraSAR-X数据大气改正 | 第33-35页 |
| 3.5 小结 | 第35-36页 |
| 4 SAR测距过程地球物理效应改正方法 | 第36-60页 |
| 4.1 概述 | 第36页 |
| 4.2 固体潮对SAR测距的影响 | 第36-44页 |
| 4.2.1 固体潮改正模型概述 | 第37-39页 |
| 4.2.2 项目试验的固体潮改正 | 第39-44页 |
| 4.3 大气荷载对SAR测距的影响 | 第44-50页 |
| 4.3.1 大气负荷改正模型概述 | 第45-46页 |
| 4.3.2 项目实验的大气负荷修正 | 第46-50页 |
| 4.4 极潮对SAR测距的影响 | 第50-56页 |
| 4.4.1 极潮改正模型概述 | 第51-52页 |
| 4.4.2 项目实验极潮修正 | 第52-56页 |
| 4.5 地球物理效应对雷达测距的影响 | 第56-58页 |
| 4.6 小结 | 第58-60页 |
| 5 角反射器精确定位 | 第60-74页 |
| 5.1 概述 | 第60页 |
| 5.2 角反射器的布设 | 第60-64页 |
| 5.2.1 角反射器的制作 | 第62页 |
| 5.2.2 角反射器的安置 | 第62-64页 |
| 5.3 角反射器精确地理定位 | 第64-67页 |
| 5.4 角反射器在影像上的精确定位 | 第67-73页 |
| 5.4.1 雷达影像中角反射像素级定位 | 第67-69页 |
| 5.4.2 角反射器厘米级定位 | 第69-73页 |
| 5.5 小结 | 第73-74页 |
| 6 湿地水位反演 | 第74-90页 |
| 6.1 概述 | 第74页 |
| 6.2 SAR精确测距及检验 | 第74-83页 |
| 6.2.1 TerraSAR-X精确测距 | 第74-75页 |
| 6.2.2 卫星到角反射器距离 | 第75-83页 |
| 6.3 湿地水位反演 | 第83-85页 |
| 6.4 水位计测量与结果验证 | 第85-87页 |
| 6.5 小结 | 第87-90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 7.1 结论 | 第90-91页 |
| 7.2 存在问题及工作展望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6-10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