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物理攻击方式分析及物理防护技术 | 第18-25页 |
2.1 物理攻击方式 | 第18-22页 |
2.1.1 非侵入式攻击 | 第18-20页 |
2.1.2 侵入式攻击 | 第20-21页 |
2.1.3 半侵入式攻击 | 第21-22页 |
2.2 物理自损防护技术 | 第22-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抗温度错误注入攻击物理自损电路设计 | 第25-71页 |
3.1 抗温度错误注入攻击物理自损防护电路架构设计 | 第25页 |
3.2 子模块电路设计 | 第25-70页 |
3.2.1 带隙基准电路设计与仿真 | 第26-44页 |
3.2.2 比较器电路设计与仿真 | 第44-59页 |
3.2.3 电荷泵电路设计与仿真 | 第59-69页 |
3.2.4 检测电路 | 第69-7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4章 物理自损电路整体仿真 | 第71-74页 |
4.1 关闭模式仿真 | 第71-72页 |
4.2 开启模式仿真 | 第72-7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4页 |
5.2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