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论文--合营经济论文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难点及有效途径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2 选题的理论、现实意义第9页
        1.2.1 选题的理论意义第9页
        1.2.2 选题的现实意义第9页
    1.3 相关研究综述第9-11页
        1.3.1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第9-10页
        1.3.2 混合所有经济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1-13页
        1.4.1 研究方法第11页
        1.4.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1-13页
第二章 马克思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第13-17页
    2.1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双重性质第13-14页
    2.2 从实践角度来看生产资料所有制所承担的使命第14页
    2.3 马克思主义混合所有制第14-17页
        2.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混合所有制思想的基本内容第14-16页
        2.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混合所有制理论的实质第16-17页
第三章 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基本脉络第17-22页
    3.1 建国初期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所有制形式的演变第17-18页
    3.2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7年十五大召开前所有制的变化第18-19页
    3.3 混合所有制的提出与演变第19-20页
    3.4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诠释第20-22页
第四章 发展混合所有制的目的与意义第22-26页
    4.1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原因第22-24页
        4.1.1 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如何体现“效率”第22页
        4.1.2 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第22-23页
        4.1.3 破除国有资本的垄断行为第23页
        4.1.4 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23-24页
    4.2 现阶段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第24-26页
        4.2.1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盘活国有资产第24页
        4.2.2 打破国企垄断,形成多种所有制优势互补第24-25页
        4.2.3 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第25-26页
第五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难题第26-33页
    5.1“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的争论第26-29页
        5.1.1 主张“国进民退”的观点第26-27页
        5.1.2 反对“国进民退”的主要观点第27-28页
        5.1.3“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可以融合发展第28-29页
    5.2 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的争论第29-31页
        5.2.1 主张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观点第30页
        5.2.2 反对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观点第30-31页
        5.2.3“有退有进”第31页
    5.3 混合所有制与私有化第31-33页
第六章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途径第33-46页
    6.1 贯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第33-34页
    6.2 根据公有制企业的功能定位进行分类改革第34-38页
        6.2.1 竞争性行业第34-35页
        6.2.2 战略性资源产业第35-36页
        6.2.3 战略性高技术产业第36页
        6.2.4 管制性垄断产业第36页
        6.2.5 自然垄断产业第36-37页
        6.2.6 在公用事业领域中的PPP模式第37-38页
        6.2.7 非营利行业、敏感性产业等第38页
    6.3 对所有制界线的消除第38-39页
    6.4 建立科学的制度环境,不断完善要素市场第39-40页
        6.4.1 建立有利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第39页
        6.4.2 继续完善要素市场第39-40页
    6.5 混合所有制改革下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的措施第40-43页
        6.5.1 深化混合所有制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第40-41页
        6.5.2 积极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第41-42页
        6.5.3 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第42页
        6.5.4 建立明确的资本进入和退出机制第42-43页
        6.5.5 加强党的领导第43页
    6.6 以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推进非公经济第43-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研究
下一篇:高校行政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