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高送转”背后的利益输送--基于赛象科技的案例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11页 |
一、"高送转" | 第11页 |
二、利益输送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内容和框架 | 第11-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三、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第四节 论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第一节 国内外文献回顾 | 第15-19页 |
一、"高送转"文献回顾 | 第15-17页 |
二、利益输送文献回顾 | 第17-19页 |
第二节 文献评述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和分析 | 第21-27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页 |
二、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三、价格幻觉假设 | 第22-23页 |
四、股利迎合理论 | 第23-24页 |
五、"隧道挖掘"理论 | 第24页 |
第二节 理论分析 | 第24-27页 |
一、市场反应与利益输送的联系理论分析 | 第25页 |
二、利益输送的制度成因理论分析 | 第25-26页 |
三、利益输送的路径选择理论分析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案例研究 | 第27-57页 |
第一节 案例背景介绍 | 第27-31页 |
一、公司简介 | 第27-29页 |
二、行业概况 | 第29-31页 |
第二节 赛象科技财务状况评价 | 第31-41页 |
一、综合管理水平 | 第31-33页 |
二、经营管理水平 | 第33-38页 |
三、资产管理水平 | 第38-39页 |
四、财务管理水平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市场反应助力利益输送 | 第41-45页 |
一、"高送转"的市场反应 | 第41-44页 |
二、"高送转"的市场反应助力利益输送 | 第44-45页 |
第四节 利益输送的制度成因 | 第45-53页 |
一、股权高度集中引发利益输送 | 第45-46页 |
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引发利益输送 | 第46-49页 |
三、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引发利益输送 | 第49-52页 |
四、外部监管不力引发利益输送 | 第52-53页 |
第五节 利益输送的路径选择 | 第53-57页 |
一、利用大宗交易平台,掩护减持 | 第53-55页 |
二、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避税减持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 第57-63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7-59页 |
一、投资者价格幻觉为利益输送创造条件 | 第57页 |
二、制度缺漏容易引发利益输送 | 第57-58页 |
三、大宗交易平台为利益输送提供隐蔽路径 | 第58-59页 |
四、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为利益输送提供避税路径 | 第59页 |
第二节 主要建议 | 第59-61页 |
一、对监管层的建议 | 第59-60页 |
二、对中小投资者的建议 | 第60-61页 |
三、对机构投资者的建议 | 第61页 |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