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理论论文

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的液体燃料自燃着火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符号表第21-23页
1 绪论第23-4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3-25页
    1.2 燃料着火特性的研究现状第25-33页
        1.2.1 燃料着火特性的影响因素第26-28页
        1.2.2 燃料着火特性的实验研究第28-30页
        1.2.3 燃料着火延迟的定义第30-32页
        1.2.4 燃料着火特性的数值模拟第32-33页
    1.3 燃料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的研究现状第33-41页
        1.3.1 燃料化学反应动力学简化机理的发展第34-35页
        1.3.2 燃料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的验证及不确定性分析第35-38页
        1.3.3 解耦法简介第38-39页
        1.3.4 表征燃料的研究现状第39-41页
    1.4 燃料着火特性研究存在的问题第41-42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42-44页
2 着火延迟与十六烷值的关系研究第44-76页
    2.1 正十六烷和异十六烷骨架机理的构建和验证第47-54页
        2.1.1 构建骨架机理第47-49页
        2.1.2 验证骨架机理第49-54页
    2.2 预测十六烷值第54-66页
        2.2.1 预测方法第55-56页
        2.2.2 十六烷值预测方法详述第56-59页
        2.2.3 预测方法的验证分析第59-63页
        2.2.4 预测方法的拓展第63-66页
    2.3 预测燃料着火特性第66-74页
        2.3.1 单一燃料第68-71页
        2.3.2 混合燃料第71-72页
        2.3.3 实用燃料第72-74页
    2.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3 物理参数影响定容弹中着火延迟不确定性的研究第76-115页
    3.1 模型描述第78-83页
        3.1.1 控制方程第78-79页
        3.1.2 湍流模型第79页
        3.1.3 喷雾模型第79-82页
        3.1.4 计算网格第82-83页
    3.2 正十二烷机理构建及验证第83-86页
        3.2.1 正十二烷机理构建第83-84页
        3.2.2 激波管及定容弹中着火延迟验证第84-86页
    3.3 神经网络的选择和训练第86-94页
        3.3.1 隐层节点数第89-91页
        3.3.2 数据分配比例第91-92页
        3.3.3 归一化第92-93页
        3.3.4 样本量第93-94页
    3.4 参数不确定性影响分析第94-113页
        3.4.1 单参数分析第94-98页
        3.4.2 双参数分析第98-104页
        3.4.3 三参数分析第104-107页
        3.4.4 四参数分析第107-111页
        3.4.5 五参数分析第111-113页
    3.5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4 化学反应机理预测着火特性在激波管和定容弹中的共性研究第115-147页
    4.1 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优化及验证第117-124页
        4.1.1 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优化第117-118页
        4.1.2 基础反应器验证第118-121页
        4.1.3 定容弹着火延迟验证第121-124页
    4.2 定容弹中燃烧过程分析第124-129页
        4.2.1 温度及放热率分布第124-128页
        4.2.2 放热区域的工况分析第128-129页
    4.3 定容弹与激波管共性分析第129-136页
        4.3.1 着火延迟敏感性分析第130-133页
        4.3.2 定容弹和激波管敏感性系数的相似性分析第133-136页
    4.4 扩展验证第136-145页
        4.4.1 化学反应机理验证第136-138页
        4.4.2 喷油压力验证第138-142页
        4.4.3 喷孔直径验证第142-145页
    4.5 本章小结第145-147页
5 均质压燃发动机着火时刻的机理分析第147-162页
    5.1 均质压燃发动机验证第148-152页
    5.2 均质压燃发动机与激波管共性分析第152-160页
        5.2.1 敏感性分析第152-156页
        5.2.2 相似性分析第156-160页
    5.3 本章小结第160-16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62-165页
    6.1 结论第162-164页
    6.2 创新点汇总第164页
    6.3 工作展望第164-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84页
附录A 正十六烷和异十六烷的骨架机理第184-19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91-193页
致谢第193-195页
作者简介第195页

论文共1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静动力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内燃机缸内条件下实用燃油多组分蒸发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