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等速万向节传动轴仿真研究及其软件平台开发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汽车等速万向节传动轴简介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等速万向节与支承结构设计 | 第12-14页 |
| ·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 | 第14-17页 |
| ·软件平台开发 | 第17-18页 |
|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 第18-19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 第2章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22-34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系统仿真建模及类对象表达 | 第22-27页 |
| ·系统几何建模 | 第22-23页 |
| ·参考标架与坐标系 | 第23-24页 |
| ·系统自由度 | 第24-25页 |
| ·类对象定义 | 第25-27页 |
| ·刚柔多体系统任意点的运动学参数分析 | 第27-30页 |
| ·刚体上任意点运动参数分析 | 第28-29页 |
| ·柔体上任意点运动参数分析 | 第29-30页 |
| ·刚柔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及数值算法 | 第30-33页 |
|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 | 第30页 |
|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方程 | 第30-31页 |
| ·动力学方程的求解算法 | 第31页 |
| ·ADAMS数值算法流程 | 第31-33页 |
| ·总体仿真策略 | 第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含间隙机构运动副的动力学建模及仿真分析 | 第34-46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含间隙机构运动副接触运动学关系 | 第34-38页 |
| ·一般运动体间隙处运动学关系 | 第34-36页 |
| ·等速万向节传动轴间隙处的相对运动学描述 | 第36-38页 |
| ·间隙处接触碰撞点搜索及运动模式切换点判别 | 第38-39页 |
| ·间隙处接触力模型 | 第39-42页 |
| ·法向接触力模型 | 第39-41页 |
| ·切向接触力模型 | 第41-42页 |
| ·含间隙机构运动副的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42-43页 |
| ·算例分析 | 第43-45页 |
| ·等速性分析 | 第43-44页 |
| ·沟道压力分析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及仿真分析 | 第46-57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基于有限元的模态提取技术 | 第46-49页 |
| ·中间柔性支承建模 | 第49-51页 |
| ·传动轴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 ·算例分析 | 第52-55页 |
| ·传动轴模态分析 | 第53页 |
| ·柔性支承变形响应分析 | 第53-54页 |
| ·等速万向节传动轴动力学分析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5章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仿真软件平台开发 | 第57-69页 |
| ·引言 | 第57-58页 |
| ·用户化界面设计 | 第58-65页 |
| ·定制菜单 | 第59-62页 |
| ·定制对话框 | 第62-65页 |
| ·用户自定义函数及专用子程序 | 第65-67页 |
| ·创建用户自定义函数 | 第65-66页 |
| ·创建用户自定义子程序 | 第66-67页 |
| ·仿真模型语言及宏命令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 ·全文总结 | 第69-70页 |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