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孟子(孟轲,公元前390~前305年)论文

孟子之“义”的时代价值及其借鉴研究

摘要第6-7页
引言第7-8页
一、当代人所面临的现实境遇第8-12页
    (一) 对生命敬畏感式微第9-10页
    (二) 以自我为中心凸显第10-11页
    (三) 个体精神追求缺失第11页
    (四) 人格发展多元失调第11-12页
二、孟子之“义”的基本内容第12-24页
    (一) 义命之理第13-17页
        1. 思诚者,人之道也:“义”是内心所固有的善端第13-16页
        2.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义”主体权能发挥的度第16-17页
    (二) 人义之行第17-22页
        1. 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义”贯穿于群己关系之中第17-18页
        2. 舍生取义:“义”是调节利欲的标准第18-20页
        3. 嫂溺,则援之以手乎:“义”是处理权变时的衡量标准第20-22页
    (三) 义之人格第22-24页
        1. 修其身而天下平:“义”形成完善的理想人格第22-23页
        2. 苦其心智,劳其筋骨:理想人格的磨砺过程第23-24页
三、孟子之“义”的时代价值第24-28页
    (一) 引导善的自信: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第25页
    (二) 关注群体的体认:义,人之正路也第25-26页
    (三) 确立以“义”为先的理念:惟义所在第26-27页
    (四) 坚定理想人格:养吾浩然之气第27-28页
四、借鉴孟子之“义”,实现时代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28-34页
    (一)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宣介孟子之“义”第28-30页
    (二)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提升完善自我第30-34页
        1. 树立天诚意识,增强生命敬畏感第30-31页
        2. 融己于群,克制以自我为中心第31页
        3. 义利相与,注重精神追求第31-32页
        4. 养吾浩然之气,塑造理想人格第32-34页
余论第34-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Abstract第38-39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乔纳森·休斯的生态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
下一篇:当前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以山西省屯留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