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9页 |
二、概念阐释 | 第9页 |
三、理论支撑 | 第9-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五、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第一章 文言诗文教学现状分析 | 第16-32页 |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诗文概况 | 第16-22页 |
一、文言诗文的地位和作用 | 第16-18页 |
二、文言诗文的自身特点 | 第18-20页 |
三、文言诗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文言诗文"教"存在的问题 | 第22-26页 |
一、新授课乏善可陈 | 第22-24页 |
二、讲评课满堂灌 | 第24-25页 |
三、复习课炒冷饭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初中生文言诗文"学"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一、新授课兴趣低迷 | 第27-29页 |
二、讲评课只重笔记 | 第29页 |
三、复习课侧重背诵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文言诗文自学指导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第32-41页 |
第一节 关于"自主学习" | 第32-34页 |
一、自学文言诗文的意义 | 第32-33页 |
二、侧重学生"自学",不等于忽视教师之"导"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第34-37页 |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 第34-35页 |
二、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 | 第35-36页 |
三、鼓励学生深入探究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教师的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 | 第37-40页 |
一、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绝不放任自流 | 第37-38页 |
二、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态 | 第38-39页 |
三、随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文言诗文自学指导的有效教学实施 | 第41-61页 |
第一节 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诗文知识 | 第41-45页 |
一、指导学生制作总结表,积累文言字词句 | 第41-42页 |
二、指导了解写作背景 | 第42-43页 |
三、指导理解文章的主题 | 第43-45页 |
第二节 指导学生培养文言诗文的语感 | 第45-53页 |
一、指导学生在诵读中养成语感 | 第46-48页 |
二、指导学生在理解中养成语感 | 第48-51页 |
三、指导学生在练习中养成语感 | 第51-53页 |
第三节 指导学生有效拓展 | 第53-59页 |
一、指导学生由课内字词到课外的拓展 | 第54-55页 |
二、指导学生从作者方面进行拓展 | 第55-57页 |
三、指导学生从题材、风格、主题和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拓展 | 第57-58页 |
四、指导学生从写作方法维度进行拓展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