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节水灌溉稻田水氮迁移转化机理及模拟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第5-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前言第15-16页
1 绪论第16-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18页
        1.2.1 稻田干湿交替灌溉节水机理第17-18页
        1.2.2 不同灌溉条件下稻田氮素迁移转化及利用机理第18页
    1.3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9-22页
2 干湿交替灌溉对稻田渗漏和氮素淋失的影响第22-3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3-27页
        2.1.1 试验田地概述第23-26页
        2.1.2 水氮处理第26页
        2.1.3 现场测量和采样第26-27页
        2.1.4 计算与分析第27页
    2.2 稻田水氮利用与流失监测结果与分析第27-35页
        2.2.1 田块积水深度和土壤水分第27-28页
        2.2.2 渗漏第28-31页
        2.2.3 粮食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第31-32页
        2.2.4 渗漏水中的氮浓度第32-34页
        2.2.5 氮素渗漏第34-35页
        2.2.6 氮素生产率第35页
    2.3 本章小结第35-38页
        2.3.1 干湿交替灌溉对水损失的影响第35-36页
        2.3.2 干湿交替灌溉对氮素渗漏的影响第36-38页
3 基于HYDRUS-1D模型的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低地稻田土壤水分模拟第38-5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9-43页
        3.1.1 田间试验第39-41页
        3.1.2 模型模拟第41-43页
    3.2 监测和模拟结果及其分析第43-51页
        3.2.1 土壤特征和田间地下水位第43页
        3.2.2 粮食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第43-44页
        3.2.3 土壤水分状况模型第44-46页
        3.2.4 压力分布和水平衡第46-51页
    3.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4 节水灌溉控制排水条件下稻田水氮平衡试验与模拟第52-61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2-55页
        4.1.1 田间试验第52-53页
        4.1.2 模型构建第53-55页
    4.2 模拟结果和分析第55-59页
        4.2.1 水平衡分析第55-56页
        4.2.2 氮平衡模型率定与检验第56页
        4.2.3 氮平衡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第56-57页
        4.2.4 模拟结果分析第57-59页
    4.3 本章小结第59-61页
5 基于HYDRUS-1D模型的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稻田中水氮平衡分析第61-8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2-73页
        5.1.1 田间试验第62-64页
        5.1.2 HYDRUS-1D模型模拟第64-73页
    5.2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73-80页
        5.2.1 土壤剖面水分含量第73-74页
        5.2.2 水平衡第74-75页
        5.2.3 氮素浓度第75-76页
        5.2.4 氮平衡第76-80页
    5.3 本章小结第80-82页
6 农田灌溉塘堰对农田排水再利用及排水水质处理效果的监测分析第82-100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83-88页
        6.1.1 研究区概况第83-85页
        6.1.2 水流要素监测第85-86页
        6.1.3 取水样和化学分析第86页
        6.1.4 水力停留时间估算第86-87页
        6.1.5 回归水再利用率和溶质污染物去除效率第87页
        6.1.6 统计分析第87-88页
    6.2 监测结果与分析第88-99页
        6.2.1 水平衡分析第88-89页
        6.2.2 回归水再利用率第89-90页
        6.2.3 塘堰中污染物浓度动态过程第90-96页
        6.2.4 去除效率第96-97页
        6.2.5 污染物负荷去除率和水力停留时间之间的关系第97-99页
    6.3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00-102页
    7.1 主要结论第100-101页
    7.2 论文创新点第101页
    7.3 研究展望第101-102页
8 参考文献第102-118页
9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第118-122页
    9.1 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期刊文章第118页
    9.2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期刊文章第118-120页
    9.3 专利与软件著作权第120页
    9.4 参与科研项目第120-121页
    9.5 所获奖励第121-122页
10 致谢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IS中特快速暂态过电压及其对电子式互感器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南水北调工程测量一体化系统实现关键技术研究